首页 权臣本纪

第113节


府,便是从这些人口中取肉,谈何容易?果真,很快有人跳出来道:
  “录公此法虽好,不过如今不许取五分,而许取一分二分,此孟子所谓以五十步笑百步者,以臣愚见,倘欲使天下晓然,知取利非朝廷本意,则除去那一分二分之息,但令只纳元数本钱,如此,始是不取利也。一分二分是为小利,小利又何足顾?何必以此上累圣政?”
  端是一片赤诚,英奴听得出讥讽之意,遂也只是看向成去非,成去非默了片刻,才道:“烦请今上向仆射问事,看府库可否支撑泉府一味不取分利周转。”
  百官听成去非说了半日,自讶异他于财目一类亦摸得十分清楚,方才对子母钱的一阵指手画脚,让好些个官员方知内情,可见百官平日懒政至此。此刻,棘手之事忽丢给了顾曙,顾曙不得不出面道:
  “府库开销巨大,诚如录公所言,倘是松时,自可支撑,倘是出现战事纷纭,或是天灾荒年,怕也是疲于应付,一分二分虽是小利,然积少成多,许在紧急之时,尚可派上用场作母钱之用。”
  如此一说,殿上更是沉默,无人作声。还是大司徒先开了口:“真是如此,也只能当权宜之计了,民间借贷,自战国起便存于世,《战国策》里孟尝君烧券的典故,想必诸位也知,有些事,既是民间自发,朝廷不应过多牵制,顺其自然,天下的赀财,总目是不变的,不在官,即在民,反之亦然。普通黎庶是民,那僧徒商贾也是民,助一害一,不可取也,泉府可有泉府的作为,佛寺商贾也不能全禁了,不是还有常平仓吗?百姓最要紧的还是吃饭的事,今上也不必太过忧虑了。”
  英奴尚未思想清楚,底下台阁度支曹一尚书郎忽持笏正身道:“大司徒既说到常平仓,臣想起一事还未来得及奏报。”百官微感诧异,英奴也是一怔,问道:“何事?”
  “臣这是这一回负责常平仓赈灾的主事官,臣同几位从事这些日子实地去办理此事,发觉扬州境内多处常平仓要么粒粒可数,要么则是彻底空着的。”
  此人向来耿直,曾直接将此事报与顾曙,却见长官不甚理会,索性越级奏给成去非,成去非只道既是主事官,亲巡京畿四处,大可上奏直达天听。成去非虽未料到他竟借大司徒话余将此事抖落出来,但心中总归早有底数,只听耳畔阵阵哗然之声,近侍已下来接了尚书郎的奏章,交到天子手中。
  英奴面色有一瞬的雪白,转而怒火升腾,面上忍着不发作,只摊开奏章,扫了一眼上透所记扬州所辖常平仓名目,把那奏章往案几上一批,问道:
  “何故?”
  百官今日本是为议佛寺子母钱一事,不想突然又牵扯出粮食诸事,官仓案结案还不到一年,各处风气肃清不少,怎得冒出这样的事情来?百官实在不知该往何处演义,看出天子已然动怒,那嘈杂声便收了回去。
  “臣同从事们已问清楚缘由,有因府衙吃紧,遂把平年或丰年的积余先行拿去粜米的,等真的忽降天灾,一时半刻反倒拿不出粮来了。也有本就嫌常平仓运作繁琐,怠慢无为的,遂仓内空空如也,不过是个摆设。”
  一波尚未平,一波方又起,英奴冷静许多,默默想了片刻,道:“此事为何不见仆射来报?”
  “臣失察,此事臣确已有耳闻,本欲奏事,因近日统筹佛寺赀财,又因雹灾毁朱雀航,臣不得不与都水台商讨此事,一时竟忽略了,还请今上降罪。”顾曙出列撩袍跪倒,成去非看了他一眼,上奏道:
  “今上,仆射如今总知各项事宜,日不暇给,有疏漏处情有可原,粮仓的事情,可由司农府分担,如此,仆射的担子也轻些。”
  大司农之职已由周家周勋所任,副职的位子则还是给了由都水台升迁而来的史青,兜转几载,史青仍算回到原职,其夫人亦笑他做官近二十载,看来要老死大司农丞之位了。
  成去非的谏言乍听之,并无不妥之处,原大司农职权就在于此,国朝财政除却少府专管宫廷开支,本就是大司农同度支尚书并行其事,这两年台阁权重,日削月侵,大司农几乎被架空,如今忽然归政,台阁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英奴遂道:“也好,常平仓的事大司农暂且接手辅之。朝廷设此,本为黎庶,空有名望,是朕的失职不能察。”
  “今上为何要自责?乃有司之过,当以彻查。而臣方才是为报忧,”那尚书郎又把话接了过去,“事情也并非全然如此,是以吴郡的常平仓里就有两千余石粮食,臣以为诸如此类,则当表彰,树立典范。”
  百官心底不免直骂此人有意搅得人心惶惶,一时却也跟着纷纷附议,天子应允,此事作罢,中书令重拾方才所议泉府之事,云宜拟m.dAMInGPuMP.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权臣本纪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