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皇都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已经不一样了。 守护了夏国皇都数百年的城墙,已经被拆除,如今只留下一小片装装样子。 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坚固的堡垒。 堡垒之中,不仅有执勤的火枪队,更有几门平夷大炮。 堡垒之间互成犄角,如果有敌人前来进犯,很容易被这些金属绞肉机绞碎。 或许,几座城门,算是这新式防御体系里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破绽。 城内,繁华非常,万民喧沸。 各国人种,交相掺杂,端是一派国际大都市的做派。 皇城暖阁内,当朝天子正在批阅奏折。 审批了几处,却又烦心放下,随后扶住额头,不断的揉搓。 周遭的太监、宫女们都懂事的低着头,当做没有瞧见一般,并未有人上前献媚邀宠。 以往也有太监宫女,以为这是个机会。 然后他们就都永远的消失了。 天子日渐衰老,虽然行事作风开始显得保守,却并不代表他变得仁慈宽厚。 保守与仁慈···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时一个老太监跨过了门槛,端着几份新出炉的奏折走了进来。 “又是杨阁老他们的?”皇帝问道。 老太监声音平稳,低头说道:“回禀陛下!是!” “拿过来!”皇帝招了招手。 奏折被呈上。 稍稍一翻,皇帝却又放下了。 “立太子···立太子!他们在想什么,真当寡人不知么?”皇帝愤声怒道。 暖阁内活人不少。 但是无一人回答皇帝的问题。 皇帝叹息一声道:“我大夏甄氏,立国三百二十七年,以预言奇术而得天下。然则世上之事,岂可尽知?所谓未来,不过是心念一起,而顺势衍化。” 皇帝这话,说的却是有典故在其中。 太祖之后,历代皇帝皆迷信预知未来之事。 就连江山传承,也多依赖于此。 满朝文武,似乎也习惯于此。 文贤皇帝时期,见幼子将来文武双全,且聪慧过人,将天下打理的井井有条。便将江山,传给了幼子,而将几位长子分封为闲散王爷。 文贤皇帝死后,幼子继位,起初确实有人君之色,只是逐渐却长歪了,不仅好色暴戾,并且好大喜功。 大夏江山,差点就在这位思齐皇帝手中断送。 幸好有昔年文贤皇帝的三子,联络群臣,拨乱反正,这才阻止了大厦倾塌。 在群臣一力推举下,登上大宝,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辛苦经营,这才稳住了大夏江山。 而这位保稷皇帝当初,在文贤皇帝的预见之中,不过是平平无奇的木讷之辈,难以成事。 自此,皇室中人方才明悟,所见之未来,即为此事心中之所想。 未来无数,时刻变化。 文贤皇帝喜爱幼子,所以在他预见的未来里,幼子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最好的那个未来。 他有可能,成为文贤皇帝所期待的那个人。 但是也有可能,走岔了路,朝着其它方向而去。 因此,天下之宝器传承,不能单靠对未来的预见而去判断,还需要佐以其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