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种情况也是各地普遍的情况。 县官不如现管,长安城的官员,哪怕级别再高,也是很少会直接干预一个县里的事情。 “建,为什么不建?这早稻的收获情况你也看到了。单单这一季的粮食,就比去年一年还要多。如果晚稻真的还能正常收割一次,那么襄阳县今年的粮食产出就比得上过去两三年了,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啊。” 彭志安虽然是长孙家的人,但是没有收到明确的指示让他不要修建粮仓之前,于公于私,他都是要把粮仓给建好的。 大唐考核官员,主要就看三个表现,一个就是人口的增加情况,第二个就是税赋的征收情况,最后一个就是官声了。 而前面两个,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并且都是跟粮食产量密切相关的。 也难怪彭志安会在襄阳县大力推广南洋水稻的种植。 作为长安城有人的人,他比一般的县令更加清楚南洋水稻的威力。 “行,那属下明白了。” “这样,一会你陪我去一趟梧地村,给那几家水稻种植面积最广的农户,发放‘种田小能手’的牌匾,然后鼓励一下这帮移民多开垦一些荒地,明年多种一些水稻。我们襄阳县的水稻种植,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的。” …… 宣政殿中,李世民批阅完一批奏折,伸了伸懒腰。 虽然是正处盛夏,但是宣政殿中放了好几盆的冰块,倒也不觉得多么炎热。 “李忠,你昨天说渭水边上那些稻田已经开始在抽穗了,那么江南地区种植的早稻应该已经到了收割的时间了吧?” 往年时分,这个时节李世民是不会去关注水稻的事情的,毕竟离秋收还有好两个月呢。 “陛下,渭水边上那些水稻田,如今都是都是水稻和养鱼并行的模式,听说个别稻苗确实已经开始抽穗了。按照去年楚王府种植的早稻的情况来看,眼下是到了收割的时候了。” 李忠知道李世民比较关心李宽巡视江南道和山南道水稻种植的情况,所以也是安排了人随时了解相关的事情。 “这么说各地的奏折应该很快就会到长安了,这南洋水稻的推广是成功还是失败,就要见分晓了。” 李世民有点期待,又有点担忧。 “陛下,按照之前楚王殿下的奏折情况来看,这南洋水稻的推广种植,应该是非常成功的,想来过几天,陛下就能收到捷报了。” 李世民提到了江南,李忠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出海的儿子。 如今已经半年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生死未卜的,实在是让人揪心啊。 “这个宽儿,还真是朕的福将啊。听说今年长安城不少勋贵人家,还种起了棉花?” “没错,长安城今年大概有一万亩地是种上了棉花。按照之前楚王殿下的说法,到了明年就可以种上几百万亩棉田了。” “几百万亩?哼,不可能,关中就这么些良田,所有的地都用来种棉花了,百姓吃什么?” 李世民虽然也知道棉花的好处,但是李宽如果在关中各地大力推广棉花种植,他是不支持的。 关中是大唐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首先要确保的就是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这就像是后世,耕地的红线是不容践踏的。 这可是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 “想来楚王殿下在江南和山南道大力推广南洋水稻的种植,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李忠不由得替李宽说了句话。 “哼,那也不行。关中的地,只能用来种植粮食,他种个几万亩棉花什么的,无所谓;如果大规模的种植,哪怕是棉花再好,朕也是不同意的。” 李世民不愧是雄才大略的帝王,眼光看得比一般人要远。 不过,他能想到这一点,李宽会想不到吗? …… 大唐的长安城,没有雾霾,没有pm2.5爆表的情况出现。 清晨,天空湛蓝湛蓝的,像是用清水洗过了一样。 天空中偶尔飘着几朵雪白的云朵,更是衬托了晴空万里的景象。 太阳已经慢慢的升到了半空中,花草树木枝头的露水已经慢慢的消失。 小玉米又开始了自己的纨绔生活。 “阿娘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