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体系去复刻,它们唯一的路就是先确定氘和氚哪个更加重要,然后选定一个方向无脑莽。 这就像你买显卡,4070ti、4080、4090都还不错,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部买来一张张试。 可问题是你现在没那么多预算,那么就只能先看各种测评,确定哪张卡性价比最高再入手了。 原本按照徐云此前和那位首都作家的约定,他会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把这事儿告诉大于。 结果没想到他这头还没开口呢,大于那头居然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随后徐云深吸一口气,假意费解的看向了大于,对他问道: “大于,你也看到我现在才刚醒没多久,所以你刚刚说的这些我没能太跟得上……你能详细解释解释情况吗?” 大于闻言点了点头,主动走到窗户边拉开了窗帘(杨开渠已经日常去注射紫杉醇了),接着又回到了徐云身边。 只见他顺手拖了张小板凳坐下,同时对徐云解释道: “徐云同志,你应该知道,所谓核反应截面,乃是核反应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甚至可以排到前几的那种。” 徐云轻轻嗯了一声。 核反应截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词儿。 它描述的其实并不是某个单位面积,而是表示一对粒子发生碰撞的概率。 可它不但名字叫截面,基础单位也是面积的平方米、平方厘米等等…… 其实这也不奇怪。 大家可以先回忆一下宏观世界的截面概念: 如果一个球的半径为r,那么它的截面就是πr^2。 当有另一球体的运动轨迹与该截面相交,它们俩就会发生碰撞。 然后再把这个情况拓展到微观领域: 假设有2个原子核,氘核和氚核,想象氚核被力场包围着,通常考虑为强核力场和电磁力场。 所以与入射粒子运动方向垂直的阴影区域就是反应截面,进入到这一区域的粒子,就会进入到强核力或电磁力的作用范围。 考虑强核力时,这个作用力区域就被称作聚变截面。 聚变截面的基础单位叫做靶恩或者巴,一巴等于0.8x10^-28平方米,不过一般会把0.8看成1,然后写成10^-24平方厘米。 随后大于又在自己的小本本上熟练的写下了几个数字,说道: “徐云同志,在核裂变过程中,中子与u235的裂变截面为600巴——这是一个已经多方确定过的参数。” “但核裂变截面不需要考虑约束条件,如果把情景转换成计算聚变截面,电磁斥力就需要考虑在内了——也就是2个目标核子必须有一定的……初速度。” “海对面以此构造出了t-u构型,其中氚的占比很重。” “但是……我在引入了布赖特-维格纳方程计算之后,整个聚变截面在数学上却发生了一个变化。” 只见大于先是在纸上划出了一条【l】顺时针旋转90度的图像,同时语气也变得不太确定了起来: “原本截面的图像是这样,像是个l翻转了90度,用我们汉语的写法就是先上提,然后右横。” 接着大于又划出了一条曲线: “但在引入布莱特-维格纳方程后,聚变截面在算到小数点后第八位的时候,却变成了一条曲线。” “也就是即使在很低的温度下,或者说两个粒子即使具有很低的动能,也能够发生聚变反应,只不过截面很小罢了。” “而这个截面的上限就是5巴,和对面计算出来的氚氚反应最大截面为15个巴的结论相差了太多太多。” “同时这种截面的次级形状又是圆球形,所以……” 看着有些支支吾吾的大于,徐云的心中顿时闪过了一丝恍然。 原来如此…… 他就感觉大于昨天的状态怎么有些奇怪呢,原来是他在计算的时候想到了聚变截面的事儿: 当时他负责计算的是原子弹柱状次级,虽然这玩意儿和氢弹的次级并不是一个概念,但二者的形状还是相同的。 而大于计算出来的次级却是一个圆球形,这种情况下大于便很自然的开小差了。 可即便如此,大于也依旧准时完成了计算工作,真是恐怖如斯啊…… 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 大于最快都要在两年半以后才会想到这个问题,眼下这算是直接加速了一个坤坤的成长期了吗……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么眼下的徐云便没有再迟疑的理由了。 于是他很快正了正身子,对大于说道: “大于,所以你现在纠结的是对自己的结果不太有信心……或者说不知道用什么物理概念去解释这个数学结果?” 大于飞快的点了点头。 他迟疑的就是这事儿。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