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对这个结果也有些唏嘘,接过林嘉猷的试卷,翻到策问一栏,看了看就直摇头:“这些人想凭借儒学特长进入国子监,还有点异想天开啊。” “我看看。” 何文渊起身。 接过试卷,何文渊仔细看去,这是一道关于“大明外无强敌,内无大乱,当以何为敌,以何为忧患”的策问。 林嘉猷的作答开篇就令人不快,还是老一套的作答方式: 先说开天辟地以来,三皇五帝如何如何好,再说太祖如何如何厉害,扫荡了多少强敌,再说建文皇帝也厉害,鞑靼、瓦剌都消停了。这些就写了六百多字,而关于策问的核心,还没说一个字…… 这些人脱离朝廷太久了,知不知道朝廷公文谁要是这样写,建文皇帝可是会发怒的。现在的公文格式是: 有什么事,时间、地点、人员,严重程度。 需要什么帮助,找谁帮助,府衙还是行省还是六部等。 如何防范再发生这样的事。 虽然格式不固定,但基本逻辑与内容就这样,动辄从开天辟地一个蛋的故事说起已经不流行了,也不需要重复三皇五帝和太祖的事,更不需要逢迎皇帝,阿谀奉承,这是奏事的,不是写贺表、祝词。 同样,这是策问,是问你对策的,不是听你胡扯吹捧人的。 在建文十二年,还有人使用洪武时代的框架,当真是令人悲哀。 这不只是学问的差距,更是两个时代的差距。 方孝孺代表的所谓正统,不过是抱着老旧的不懂得扬弃、不懂得变通、不懂得吸收的圣人典籍。 圣人也会出错。 圣人也懂得变通。 孔子还求教这个那个,你方孝孺还曾师从宋濂,怎么这些年来,就没了半点长进,禁锢在老旧的发霉的典籍里自娱自乐? 时代改变了,方孝孺,面对你最得意弟子的低分,你该流泪。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方孝孺隐退,时代终结 正学书院落榜的消息从临海传开,如长了翅膀的鸟,北飞至宁海。 方孝孺看出了廖铭几次想要说话却张不开嘴的不安,盘算了下日子,料定参与府学考试的结果已经出来,便喊住了再一次路过的廖铭:“镌永,为师曾教导你行事当坦荡磊落,遇事莫要惊慌失措。如今你进退失据,欲言又止,这是何故?” 廖铭低着头,思考着措辞。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儒袍弟子走了进来,对方孝孺深施一礼:“恩师,书院外有一名为郭琏者求见,说是旧友。” “郭琏?” 方孝孺眉头一皱。 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这可是国子监最早出来的人才,与现在的祭酒李志刚同时被皇帝朱允炆提拔出去的人才。 听说郭琏此人这些年平步青云,早年间进入吏部,后来接替黄子澄成了青州知府,任上尽职尽责,将青州府治理得不错。今年年初考核时,被提拔为礼部侍郎。此时他出现,想来不是访亲寻友,而是代表朝廷而来。 “请吧。” 方孝孺轻声道。 “且慢。” 廖铭连忙拦住,低声对方孝孺道:“恩师,郭琏这个时候来想必没安什么好心,府衙已是张榜,我们正学书院——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方孝孺微微闭上眼,眉毛轻颤。 一败涂地! 是何等惨烈的失败才会用到这个词? 方孝孺嘴角动了动:“林嘉猷、廖镛他们现在应该很是挫败,让他们回书院吧。告诉他们,承担得起输,不失奋起而追的勇气,方能渐行渐远。求索学问,谁都需要迈过几道坎。” 廖铭哀伤不已:“是我们愧对恩师教导!”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