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08节


,这才多带了点精锐。

    大明从把秃孛罗口中得知了鬼力赤被阿鲁台杀掉,改立本雅失里为大汗的消息。

    朱允炆、徐辉祖、铁铉等人终于明白了阿鲁台为何会在打瓦剌不成之后,进攻威虏城,这是想在本雅失里面前展示自己的力量,也想告诉本雅失里自己才是他恢复大元,重兴正统的唯一选择。

    只不过,阿鲁台选错了对象。

    瓦剌这些年一直在休养生息,带头的还是马哈木这个阴狠的家伙,轻易赢不了。打大明,更是不智的选择。

    兵部审时度势,上书建议联合瓦剌,借力收拾鞑靼。

    解缙、杨士奇、徐辉祖、杨荣等人,对兵部的建议十分支持。这种方略不需要大明出多少力,就能将本雅失里、阿鲁台收拾一顿,报一箭之仇。

    舍人黄淮整理着武英殿的图书,朱允炆看的书很杂,前朝史书,星象天文,地理志怪,小说戏剧等都有,时不时桌案上就堆起一摞书。

    收拾走了,放入书柜中一时找不到又是费心。

    听说上一个武英殿舍人就是因为总也记不住图书放在哪里,皇上要找书,半天也找不出来被调出去的。

    黄淮进入武英殿,也不过只有两个月。为了整理好图书、图册,黄淮使用了国子监图书馆藏的方式,分门别类,编写序列,明栏彰目,让图书、册页查找变得极是简单。

    “黄淮,将《大元一统志》第三卷 找出来。”

    朱允炆批阅过一封奏折,将毛笔搁置在砚台。

    黄淮很快便找出《大元一统志》第三卷 ,呈送给朱允炆。

    朱允炆翻看着《大元一统志》,对垂手听差的黄淮说:“黄淮,你认为我朝是否有必要,修一部舆地图经,地理总志?”

    黄淮深吸了一口气,自洪武年三十年中进士以来,至今已有十年。

    十年来,官场沉浮,风云不断,内阁官员都换了几茬,各种人才不断涌现,而偏偏自己,始终被埋没。

    建文皇帝不缺人才,他有解缙这个大才子,杨士奇这个精明老道的人作内阁大臣,有铁铉、蹇义、郑赐等这些实干重臣,更有杨荣、李……志刚、胡濙、金幼孜、宣青书等一批新秀。

    想要出头,何其难。

    但黄淮还是找到了可能,那就是去国子监进修。黄淮心怀大志,不甘埋没,请旨至国子监学习得到批准,历两年时间,完成国子监所有课业,起用为武英殿舍人。

    武英殿,是建文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前任舍人不敢多言,虽兢兢业业,用心侍奉,但只有服从办事,从未有过建言。现在建文皇帝抛出了问题,不,是给了机会,自己怎么能错过?

    黄淮定了定心神,认真地回道:“皇上,臣以为凡国大国强,当少不得地理总志。唐时有《元和郡县图志》,宋人编有宋代《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这前元,也著了《大元一统志》。我大明国土广袤,已超盛唐,又收诸岛与飞地,大兴海业,当编舆图,记述天下诸地,以示万民,知晓疆域所辖,激士民精神。”

    朱允炆看着信手拈来,奏对轻松的黄淮,微微点了点头:“往前追溯,各朝地理总志,舆图文本,多有谬误。大明若要修地理总志,当以精准为要。可朝廷上下,熟悉地理的人才并不多。”

    黄淮明白地理总志编写的困难,时代变迁之下,有些山还是那座山,可有些河已不是最初的河,府县的设定也大有不同,特别是大明收了大东北、大西北、交趾与东海、南洋诸岛,想要记述其中地理要点,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绝非是容易事。

    但黄淮有办法,进言道:“臣以为,地理总志的编写,应以实际见闻、走访实察为基。若选一二人负责,定少不了谬误。不妨将此事列为朝廷大事,分派给地方府学、县学、社学,由先生组成编纂队伍,形成地方地理总志,之后集于朝廷汇编、审核与勘校。”

    朱允炆笑了。

    黄淮是个人才,他懂得如何将一个繁琐的事务分解。m.DamingPUMp.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