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的行动并不慢,但也谈不上快,每日百余里,抵达库尔喀拉乌苏城就花费了五日,之后驻留库尔喀拉乌苏城,派遣沙哈鲁、盖苏耶丁各带两万骑兵前往石城,整个过程中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空无一人的石城落入帖木儿大军手中。 十月二十日,帖木儿带全部主力抵达了石城,隔着三百里的荒原与昌都剌的明朝大军遥遥相对。 明军帅帐。 朱棣坐在火盆旁,烤着双手,深邃的双眼看着橘黄的火。 宋晟走了进来,对朱棣道:“安全局、侦察兵奏报,帖木儿全部主力已进入石城,合计十五万大军。只不过……” “不过什么?” 朱棣平静地问。 宋晟笑道:“只不过石城的水源可不如库尔喀拉乌苏城丰富,不够他们十五万大军用的,听说帖木儿正在派人到处打坎儿井。” 朱棣眼神一亮,示意宋晟坐下:“看来帖木儿还是有些谨慎啊,他并不打算仓促作战,而是先看看形势。不过这样也好,他来一趟,给大明留下一堆坎儿井也是好的。” 宋晟点头:“还有一个消息,帖木儿打算在两军中线,即一百五十里处放回使臣,换回哈里,具体文书还没有送过来。” 朱棣沉默了会,问道:“没有提巴启山、卡拉奇等人?” 宋晟摇头。 不说帖木儿知不知道这些人还活着,即便是知道,也不会在乎他们的死活,这些失败者在帖木儿眼中已经没了价值。 朱棣起身,拿过舆图看了看:“一百五十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在那里换俘,对帖木儿有利,对我们不利啊。” 隔着一百五十里,大明主力想要救援根本来不及,若贸然带主力前往,那目前所有的布置都需要重新来过,也不符合昌都剌决战的战略安排。 朱棣面色变得凝重起来:“等等文书吧,想要换俘虏,就不能带太多人去。先传下命令,自今日起加强戒备,所有军士做好战斗准备,安排好防务,提防帖木儿军队劫营。若有人擅自脱离指挥位置,让对方突入中军,指挥与副官斩。” 宋晟明白这一战的重要性,也清楚绝不容有失。大明能不能站稳西域,就看这一战了。解决了帖木儿,西域至少能有三十年的太平! 明军经过了二十几日的休整与锻炼,军队的气质变得更为沉稳与厚重。 战争的惨烈,生命的戛然而止,满是鲜血的大地,残肢断臂的修罗场,给了无数新兵噩梦。但与此同时,同生共死的豪情,杀敌立功的热烈,保家卫国的激昂,开疆拓土的伟业,舍生求死、直面死亡的震慑,也让所有军士得到了蜕变与成长。 这是战场,身后是父母、妻儿,身前是战马,是骑兵,是敌人,而身旁,则是兄弟,是战友,是大明永不褪色的日月旗! 战争是残酷,赢得战争却是军士最大的光荣。 战争如地狱,大明军士愿意从地狱里杀出一个火红的人间! 备战,决战帖木儿! 第九百零四章 土司乱?捷报至(二更) 日月旗迎风飘展,西风烈,旗也猎猎。 文武百官立于旗杆两侧,等待着奉天殿的开启。 解缙、郁新站在文官之首,而在两人之后,则是杨士奇。 不到七年的时间,杨士奇从一个寂寂无名的编修,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终进入内阁,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些官员对于杨士奇升迁内阁颇是不满,认为此人未有显功,不足以入内阁。还不等朱允炆发话,郁新就直接发了话:“你有什么功劳,站出来说说,若能比得过杨士奇,抬你入内阁如何?” 杨士奇没有功劳吗? 不,他有! 杨士奇参与编纂了《太祖实录》,推动了国子监革制,将数学、医学、兵学、匠学、商学……引入国子监,大推新式教育,主导了社学、县学、府学、国子监四级制教育模式。 社学教材、县学教材、府学教材,国子监各学院教材,都是杨士奇一手牵头,组织安排的,这些影响深远、波及广泛的教育举措,不是功劳是什么? 在担任礼部侍郎与尚书时,杨士奇更是屡屡献策,力主大教育战略,大明这几年的文教兴盛,杨士奇居功至伟。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