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麦子不舍得卖,担心不够交粮的份。 这种方式赋予了农户更多处置货物的权利,也避免了交税环节官府盘削百姓。 夏税征收的时间是六﹑七﹑八月﹐秋税是十﹑十一﹑十二月,现在正是夏税缴纳时,朱允炆自然不想错过。 一条鞭法有没有成效,还是需要百姓自己说了算。 “我去农税县司看看,若是有缘,自会遇到,若是没有遇到也无妨,他早晚会来见我。” 朱允炆笑着,止住了于文明、于彦昭的脚步。 “于谦不过是一个孩童,当真值得夫君如此来一趟?” 宁妃很是不解,出门之后便迫不及待问道。 一个孩子而已,这世上孩子多了去,也没见朱允炆多看谁一眼,怎么到了这里,还专程去拜访? 实在是看令人费解。 朱允炆看了一眼宁妃,嘴角含笑,道:“再等二十年,你就明白我为何今日来这里。” “二十年?” 宁妃有些惊讶。 二十年后,自己与朱允炆都四十多岁了。但对于于谦而言,正是风华正茂,恰是少年时。 “这是夫君的预言吗?” 宁妃目光中流转着异样的灵动。 朱允炆不置可否。 现在朝廷中有解缙,姚广孝,未来还会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再往后二三十年,那就要靠于谦了,五十年后就要看杨廷和了。 只是,自己可以看到那么久远,但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是个未知数…… 等于谦长大,应该还不成问题。 这个人,或许是自己未来最倚重的人,只不过,他应该不会被自己的革新浪潮给淹没吧? 钱塘县衙东侧,设置有农税县司。 朱允炆等人在前往县衙的路上,便看到不少百姓挑着担子,吱呀吱呀颇有节奏地走着。 前面是一位老农,年近六十,却颇有力气,据薛夏估计,其挑着的粮食至少有一石三斗,近两百斤。 朱允炆突然想起来后世的名记名句:“你幸福吗?” 看着这老农,一把年纪了还如此卖力辛劳,他们恐怕是不会幸福的。但奇怪的是,朱允炆竟然听到了小调,不知名,透着轻松。 第四百七十一章 古代结婚年龄太低了 纳税还这么开心的,朱允炆头一次见到。 紧走几步,朱允炆跟上了农夫,问道:“老丈,这纳税可不少啊,今年收成还可以吧?” 农夫偏头看了几眼朱允炆,脚下没停,老脸一挤:“老天爷照顾,今天还过得去。” 朱允炆欣慰地点了点头,今年老天爷是很赏脸的,不说风调雨顺,至少没有大的旱灾、涝灾,夏收可算丰收。 作为农业为基础的大明,可以说很多时候都是看天吃饭,好在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这些关键的产粮区,通常没什么旱灾,加上这里河湖密布,就是来几场强降雨,一般情况下也能承受的住。 苏杭这一片区域是大明的粮仓重地,这里丰收,那就意味着至少能养活大半个大明。 有粮食,百姓能吃饱饭,那就不会有农民起义。 农民不起义,个别藩王造个反,强行出镜什么的,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当然,穿着“不要让我背负杀害叔叔罪名”防弹衣的那位藩王除外。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