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子自然深知这一点,所以一到穷途末路时便请求内附,而且每当这个时候总屡试不爽。 而一旦大明答应后,过不了两年,待他们修养调整好,又开始蠢蠢欲动不守规矩了。 拉锯战就是这样形成的。 …… 此刻,见父亲被擒,把兔儿又想来这一手。 然而,水墨恒断然回道:“不可能。大明不会接受你们朝贡的。” “为什么?”把兔儿大叫。 “没有为什么。”水墨恒心里“哼”了一声,难道要我实话告诉你们,这是大明的国策方针吗? “大明为何接受阿拉坦汗的臣服,敕封他为俺答汗顺义王,而且答应互市贸易往来,却不肯接受我泰宁部落?” 水墨恒没有说话。 心想,且不说这是大明“一拉一打”的方针政策,你把兔儿能与阿拉坦汗相提并论吗? 阿拉坦汗,是蒙古奇源部的首领,活动于宣化、大同、青海一线,实力强大,但早在隆庆年间,就已归顺大明。大明封他为顺义王,称俺答汗。他有一个与大明十分友好的妻子:三娘子。 虽然大明不愿意与鞑子各部挑起争端,但对他们也不是一味地妥协只求和好,而是采取“拉打结合”。 对于京城西北方向和正前方向的鞑子部落,也即宣化大同和蓟州两条线,大明采取“拉”的政策,所以册封俺答汗和三娘子,以换取和平的发展环境。 俺答封贡,这还是在高拱担任首辅、张居正担任次辅时一力促成的。 而事实证明,俺答汗和三娘子确实不负大明的期望,多年来与大明相安无事,一心谋取西北的发展。 不仅如此。 水墨恒还知道,往后许多年都这样,即便是到了俺答汗死后,三娘子这位盖世女豪杰,也将这一政策执行到底。 这一点,岂是泰宁部落可比? 而且,对于京城东北方向,也即辽东线上的鞑子部落,大明一概不接受纳降,不给予册封,以打击为主。 这也是为什么辽东年年有仗打的原因之一。 一拉一打,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可谓拿捏适中的一个“度”。 若全都“拉”,不行,并非所有部落都能做到像奇源部俺答汗那样规矩;若全都“打”,也不行,与乞丐打架不值当,而且也确实控制不住所有鞑子,大明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心思。 拉打结合,既表现出大明友好的一面,也表现出大明强势的一面。 这是基本国策。 所以,对于把兔儿的请求,水墨恒断然拒绝。 有些事,不容商量。 但水墨恒也不想多解释什么。 难道要与他们解释清楚这“拉打结合”的道理? 或是解释俺答汗和三娘子为何成为大明尊敬的英雄,而你速把亥和把兔儿却只能成为大明追逐的枭雄? 没必要。 只需告诉一点:不是你们想什么时候投降,就什么时候投降,想什么时候互市,就答应与你们什么时候互市。然后等到你们发展壮大,掉过头来翻脸不认人,一路抢杀掠夺。 哼,告诉你们,大明也是有脾气的。 可是,把兔儿不理解,想不明白这一节。他还天真地以为,大明不是一向只要咱低头认个错,就会接受纳降的吗?我们想互市,辽东方面也答应了啊,现在想归附,为何不可? 望着把兔儿,水墨恒摇头,很想对他说:你天真的眼神,也有我上一世年少时的神韵啊……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