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图海才刚刚休息下,就只闻营中突发喧嚷,将其人吵醒之后,又忽见火起。 此时,清军营中除了正红、正蓝旗的几千残兵之外,还有数千绿营,这些人都是从前线溃退下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明军十几万得胜之师就在南面隔河相望,本就精神极度紧张,突然受此惊惶,瞬间几欲炸营,四处喧嚷。 被吵醒的图海心情沉重,面色一白,他如何不知,这必定是营中有人作乱,翻身就欲披甲,出去组织手下平叛弹压。 但还没等他披挂完毕,帐外就已经传来一阵阵越来越近的喊杀声。 片刻之后,图海心情复杂的看着眼前带着十余兵卒手持锋刃,闯入帐中之人。 良久后才开口问道 “孟九,怎么会是你呢?” 眼前,领着乱兵而来的,居然是他手下最信任的属官之一,在山东受他一手从庶吉士提拔到山东巡抚、河道巡抚的朱之锡。 朱之锡此时也不到三十,非常恭敬地向图海一礼 “抚台,下官蒙抚台简拔之恩不假,可抚台可知,下官虽祖籍浙江,但却久居北地,幼时跟随父祖行商各地,见贯大河水患洪涝,以至民生困苦。” “自幼时起,便立志有朝一日,能为两岸士民,疏此患难,故而当初在山东时,听闻抚台意欲修缮河道,便弃职相从。” “于下官而言,明也好,清也罢,并无意义,可唯独这两河之侧,饱经数十年辛酸的士民,不能再遭难了。” 第89章 围城(上) 朱之锡只是躬身一礼,并不再言语 对于他而言,图海的确是有简拔知遇之恩。 朱之锡并非原先明朝遗留官员或是士子,恰恰相反,其人出身商贾之家,在大明制度里,一开始就算绝了仕途。 在清军入关之后,为了在北方各省迅速巩固统治,故而在顺治三年于关内首开科举之时,大大放宽了标准,商贾、吏员出身子弟,也多能参与。 再加上此时北方人口疏离,朱之锡因而得中进士,选庶吉士。 但即使如此,也不过于翰林编修章典而已,顺治四年,外放山东,为知县,正是因为遇到了当时被调往山东的图海,才得以青云直上。 年不满三十,却是一路从正七品,干到巡抚级别的高官。 故而,其人对于图海,还是相当尊重的,毕竟在这个时代,简拔知遇之恩,是仅次于君臣、父子之义的存在。 图海同样年轻,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初才会欣赏同样年轻有为的朱之锡,加以提拔任用。 不禁慨叹 “是矣,究根到底,孟九你也是汉人,而我毕竟是满人……” 闻言朱之锡却是缓缓摇头 “此与满汉无干。” “纵使今日抚台为明廷大员,而河对面汹汹而来的是满洲、蒙古,下官一样会如此作为。” 图海哑然 朱之锡躬身附手,若非身侧甲兵森然,浑若道德君子一般,平静言道 “下官自幼随父祖经商游历,所思所睹,盘剥地方,贪腐行墨,上者纵情犬马,下者鱼肉乡里,难道又是满人吗?” 言及此处,却是移目看向南面,正在动乱火光之中的清军大营,再往南,便是黄河大堤。 “下官自幼,以云庄先生(张养浩)为榜样,方知兴亡所苦,俱皆百姓尔,明也好,清也罢,所谓忠贞义节,于百姓何干?自崇祯以来,打着平乱旗号,在中原肆意横行,淫掠鱼肉地方的明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