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若是能从清兵后方咬下一口…… “全凭于大哥吩咐!” 二十来人纷纷拱手表态 于七满意点头,哈哈大笑 “这就对了!等事成之后,俺们兄弟,也混一个正经官身做做!” 第53章 起事 到了河淮以北,就已经算作北方了,相较于南方一年两收,故而农忙时节长些,北方的农忙时节要稍短,主要是四月初到六月这两个多月的光景。 此时正是时候。 但战事一启,又哪里顾得了这些?清廷先后征发山东民壮约三万人,在兖州府、东昌府的大运河沿岸,负责转运粮草。 好在不同于中路和西路战场,东路方面,无论明清双方,都有一条现成的运输大动脉——京杭运河可用,故而后勤对人员的压力倒是不大。 不过,随着战局的发展,邳县和宿迁,这两个大运河旁的重要城池被明军占领以后,运河的转运线路,只能延伸到微山湖南侧的峄县和沛县一带,再往南,就进入明军控制水域了。 故而,兖州府所属的济宁、滕县、鱼台、峄县四地,就成为了清军后勤线路的枢纽。 来自济南府、东昌府和北直的辎重粮草在此卸船,并以民夫转运到沛县图海手中,供应徐州战局。 这也是李化鲸、于七挑这个时候,在鲁南起事的原因。 于七在微山湖,与诸多头领会晤,达成共识后,各地榆园军势力便开始准备。 其中力量最强大的一股,也是此时于七亲自领导的,乃是在滕县北部边境,与邹县相连接处的凫山。 凫山又名八卦山,于地势较为平坦的鲁南淮北地区,算是难得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地带,又紧靠独山湖、南阳湖等微山湖附属水系,易于隐藏。 于七在这里,招揽了不少明末以后,失业的漕兵、漕工群体入伙,再加上一些战争中散落的江北四镇乱兵,合拢四百多号人马,啸聚山林。 在兖州地界上,漕兵、漕工算是榆园军主力之一,就像裁汰驿站裁出个李自成一样,由于漕运断绝,山东地界上,对于运河沿岸,原本靠此吃饭,数以万计的民夫,无异于砸饭碗。 这些人大多本就是因为无地失地,才干了这体力活计,失了饭碗后,便沦为流民,变成了各路山匪流贼、地主武装的兵源之一。 对于北方百姓而言,满清入关倒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至少最显着的影响就是,这大大缓解了北方各省激烈的阶级矛盾。 换个说法,在八旗的铁蹄之下,对于北方各省百姓而言,民族矛盾压倒了阶级矛盾,无论是失地流民组成的山湖流寇武装,还是地主士绅们豢养作威作福的家丁黑手,顿时间都有了共同敌人。 因为,清廷固然愿意与士绅阶层媾和,但这里主要指的是更为强大的江南士绅。 至于北方各省的地主,抱歉,你以为八旗跑马圈地,圈的地都是从哪来的? 自耕农有这么多地圈吗? 于是乎,榆园军起事的人员构成中,除了流民义军外,地主武装也占比不小。 历史上的榆园军起义,之所以能够连州跨郡,席卷半省,就是因为有大量的北方地主支持。 要知道,封建时代,“皇权不下县”,朝廷在一个地方,真正能够维持的力量,是很弱小的,撑死就是县太爷、县丞、主簿,和几十号小吏、衙役。 那么他们凭借什么进行阶级统治呢? 靠的就是地方的宗族豪强势力,或者说地主士绅,和平时期,他们能帮助县衙征收税赋、维持治安,战时也是筹措粮饷兵源的主要经手人,县中命官以下,那些个管理具体事务的吏员,主要也以这些人为主。 所以顾炎武才会感叹,“百官者虚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