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东西。 崇祯八年,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所撰写的《军器图说》中,就有自发火铳的详细介绍。 “铳遇风雨不便,凡铳必先开火门,乃可对敌举放。往往有被风雨飘湿而不能一发者,有未及照星而误发者,须将龙头改造消息,令火石触机自击而发药得石火自燃,风雨不及飘湿,缓急可应手。” 这种东西好处多多,一方面不用害怕像之前清明时节那种空气潮湿,或者是刮风、天气冰冷,导致火绳难以激发的情况。 同时也能免去临战时,必须要携带火种,还要先点燃火绳的麻烦,颇为省事,能大大提高效率。 但唯一的问题是,早期的燧发枪,击发率相当可怜…… 在技术成熟之前,早期燧发枪的哑火率,高达四成以上,每十支火铳一同激发,其中四五支都得哑火。 这玩意怎么用? 其实在这时候很早以前,中西方的工匠们,都各自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燧发枪的设计与结构,这玩意本来就没啥高精尖的东西。 但燧发枪的哑火是个技术问题,燧石问题、火药问题、机械问题,都得慢慢尝试,在实践中慢慢改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以至于历史上最早的燧发枪,在十六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但等技术完全成熟,并且广泛应用,却是一百五十年以后的十七世纪末的事情了。 这个工作,武备局从光烈三年就开始立项了,至今已经弄了四年,也的确搞出了不少成果。 首先是改良击发火药,还有枪机的机械结构与燧石质量。 最后做出了一批样品,包括步枪、短铳、双管短铳等等。 不过还没有建立规模生产,毕竟靠少数优秀工匠,反复打磨弄出来的产品是一回事,按照标准规范,利用车床、水力、畜力,一天制作上百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三十支专门调来的新式双发短铳,也算是实战检验的样品了。 一般情况下,工部但有新出炉的新鲜古怪武器,锦衣卫往往都是第一个用的,所以锦衣卫的不少装备,马宝等人还真是黄花闺女上花轿,头次见了。 故而程横足足用了半日时间,向所有人示范这些装备的用法和效果。 包括不用火绳击发的燧发短铳,里面裹有石灰粉的小型掌雷,小型钢弩,以及用于投毒、刺杀的种种工具…… 其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那一副精巧,只有巴掌大的怀表。 这玩意如果拿到南京市场上发卖,少说能换近千银元。 在工业革命以前,钟表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稀有的奢侈品。 不过朱由榔明白这种精准计时器对于军事的意义,故而不同于历史上钟表传入后,想尽各种花活,用于装饰玩乐的清朝帝王们。 朱由榔自己宫里只有三副葡萄牙和英国人的贡品摆着,却是咬牙拿出数十万两之巨,一方面支持工部研发改良,另一方面在锦衣卫和高层指挥官尝试装备。 若是朱由榔在场,恐怕也会感叹,如今的锦衣卫执行司,在五六年的建设下,还颇有些后世克格勃、cia的风范了…… 当然了,其实也就是家伙事唬人,真论实战经验,其实也没用过几次。 这燧发火铳,还是第一次用于实战呢。 万事俱备以后,当夜三十人的软鞋都是专门设计,以避免在地面上踩踏时发出太大声响,悄悄来到城西南护城河畔…… ------------------------------------- “锦衣卫,为御署,掌军情、外探、护卫诸务,置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一人,佥事若干,镇抚使四,曰‘探马’、‘执行’、‘内视’、‘总务’,情事不经内阁,直报御前。” ——《大明会典修注》,明·顾绛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