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依旧无法覆盖大多数人口,但这样的进步也堪称巨大了。 而且日后随着受教育人口不断扩大,教师资源也越来越多,义务教育的成本也会逐渐下降。 朱由榔觉得,自己在有生之年,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如果能完成让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提高到八成以上的伟业,就非常值得了。 下定决心之后,次日朝会,朱由榔向内阁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内阁诸位宰执听完后,都有些哑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崇教化的传统,的确如此,但教化和教育是两码事。 儒家所谓的“教化”,更多是强调道德秩序,强调伦理关系的巩固,和后世的公民教育是两码事。 恰恰相反,自董仲舒以后,儒法合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识字,都可以入学,在封建帝王们眼里,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而朱由榔想做的,却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事情。 但大家也不算太惊讶,因为自光烈朝以来,非同以往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归根到底,时代已经变了,朱由榔的政权不是从谁手里继承来的,而是自己打出来的。 什么狗屁宗法、祖训,很重要吗? 朱由榔打算先在几个省份建立一批学校,试点一下,反正都是皇室出资,内阁和大臣们也无所谓。 第一批五百所小学,主要集中在浙直和江西,教室、学舍都是现成的,之前不是抄了这么多家,没收了这么多地主大院,留着干啥?直接改改,作为各县小学堂的教室! 朱由榔让户部计算了一下,满打满算,初步投资四十万两,而后每年耗费二十五万两即可。 皇室每年从商税抽成以及海务公司的收入,大约在两百四十万两左右,完全负担得起。 等这一批五百所学堂稳定入学后,朱由榔就会继续扩张,直到让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个小学堂为止。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教材的编写。 很显然,朱由榔想趁机和科举改革一起进行,借此推广新学。 他都想好了,可以规定,凡是小学合格毕业的学生,都享有童生待遇。以后还可以在府一级设立中学,毕业以后等同于秀才。 初步规划,小学学制为三年,科目很简单,只有四科,文言(语文)、数学、历史、格物。 文言主要就是识字教育和基础文化,数学则是一些简单的运算几何知识,格物则是各种基本科学常识。 而历史这一课的专门设立,是朱由榔听取了内阁宰执们的意见后,添加的。 历史教育是政治教育的基础,如果只将政治教育单独列出来,会显得过于空泛单调,不如将政治教育融入历史学科当中,作为学生的启蒙。 教育学生民族的历史进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 可是,如何编写出既准确,有水平,又能通俗易懂,易于自学,还能尽量压缩文本,降低成本的教材呢?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啊。 朱由榔将这一任务提高到国家战略的水准,重视程度丝毫不下于一场全国战争。 由内阁负责,礼部牵头,翰林院参与,天子亲自审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朱由榔自己肯定没这本事,但他相信群众的智慧。 于是乎,让在整个南京城乃至全国士子都趋之若鹜的一件事发生了。 朱由榔以天子的身份,在《启民报》上亲自刊登文章。 注意,这里用的不是圣旨,而是以皇室身份,向全民传达意见。 这是破天荒头一遭,过去哪怕光复川陕这种大事都没有过。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