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和四皇子,也觉得这个要求十分不友好——处死太子,一旦皇上驾崩,皇太孙登基为帝,这背后绝对有将军府的人做摄政王的,这完全没四皇子什么事,许尚书只怕也要被排斥出权力核心。 此举,分明是为人做嫁衣么,所以绝对不能答应! 第二天早朝,王丞相的人出列参萧遥作为北军统帅,一直久攻白羊城不下,是因为记恨皇上不肯处置太子,有要挟皇帝之意,请皇帝治萧遥的罪。 许尚书一派马上附和。 太子有了污点,放着以后对付也没什么,倒是将军府势力过大,需要让他们清醒一二了。 礼部尚书和勤国公马上出列为萧遥辩护,详细分析白羊城作为海原国国都的南方屏障易守难攻是萧遥久攻不下的主要原因,不能将之归结为萧遥要要挟皇帝。 皇帝笑着附和礼部尚书和勤国公。 就算他心里不认同萧遥,此刻也不可能表现出跟萧遥生疏了的意思的。 须知萧遥北军统帅的地位一旦不稳,王丞相和许尚书,说不得又要骑到他头上来了。 王丞相和许尚书听到皇帝这话,并没有激烈反驳,只是在次日,继续命人就此事参萧遥。 而他们,则借口跟皇帝商议国事的时候,提起萧遥时,多次说道“功高盖主”“拥兵自重”这些话。 如此这般说了三日,许尚书说得直白了许多:“皇上,臣虽然认为太子在萧城将军一事上有错,一力为萧城将军讨回公道,但是也觉得,萧将军作为臣子,着实过了。您才是一国之君,该如何处置,该由你定夺,而不是由萧将军要求。” 王丞相也点头附和道:“萧将军统帅北军,在北边被人捧得多了,的确有些不知轻重了。” 皇帝接连数日都听到类似的话,不知不觉就挺进心里去了。 萧遥是臣,却不肯听他的,而且还反过来要求他杀子,这的确不像一个安分臣子该有的行为。 他又想起从前有人说,北边人只知道萧将军,不知道皇帝,心中不免更加不虞。 他才是大兴朝的天子,是这天下的主人,萧遥就算军事天赋杰出,也只是他这个天子的臣子,如何能如此嚣张,不听他的话,反而对他有所要求呢? 王丞相和许尚书觉得火候差不多了,着重说起担心萧遥攻破海原国国都之后会拥兵自重,先开口的是王丞相: “据闻萧将军连战告捷,以至于很多百姓前去投军,如今北军大军足足有十二万之重,从每月拨出去的粮草辎重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若萧将军当真拥兵自重,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许尚书附和:“诛杀太子,让皇太孙登基做下一任天子,本来没什么,可是一旦和萧将军统帅十二万大军这事联系起来,不免叫人怀疑,将军府是否想出一人摄政王!” 皇帝自己就曾这么想过,此时又听到许尚书这么说,心里更怀疑了。 萧遥拥兵十二万,又都是精锐之师,若将军府要做摄政王,只怕朝中无人能辖制于将军府,届时这天下还姓不姓唐都不确定。 王丞相和许尚书相争,只是对他进行掣肘,但这江山好歹还是唐家的,而他也只是受到掣肘,该有的天子规制,还是有的,可换成将军府,只怕未必了。 随后两天,又有无数人在皇帝耳边加深将军府要做摄政王的印象。 这时,北边又传来消息,萧遥攻破白羊城,在白羊城休整过后,将进攻海原国国都,一举歼灭海原国。 如果说皇帝原先因为萧遥能打而高兴,那么此刻,高兴之余,又有几分心惊。 萧遥用兵如神,若太子死了,皇太孙继位,以萧遥对北军的掌控力,将军府做摄政王只怕是妥妥的了——拥有了兵权,谁不想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势? 皇帝觉得,唯一让自己放心的是,萧遥是个女子,没办法像无数个前朝那些开国皇帝那样,做个乱臣贼子,将江山抢夺过来,自己坐了天下。 王丞相和许尚书得知萧遥攻陷了白羊城,都心急起来。 只剩下海原国的国都了,如果再不摘灭到海原国这个香喷喷的大桃子,就没机会摘了,一定要把握好机会。 两人有些迫不及待起来,忙跟皇帝暗示,如果要行动,就在这时了,再拖下去,萧遥灭掉海原国,威望更进一步,只怕无人能撼动她了。 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召集王丞相和许尚书商议要事——这种事,不能让自己的心腹做,因为容易激怒萧遥,只能让一向跟萧遥不对付的许尚书和王丞相做。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