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我亲自来做。” 朱高炽点点头,他说道:“我会让内阁的几位学士详细查阅过去所有朝代的历史典籍,看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在史书上的记载和姜先生说的是否相符。” 朱高煦看着地上的那副简易的文字地图,还是有些费解。 秉持着“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铁憨憨开口说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姜先生,刚才您说的‘农耕-游牧降水分界线’的概念俺知道了,但是原理其实并没有听懂,只是一知半解。” 朱高煦指着地图上陇西-河套-山西-河北这一线说道:“刚才您说,这里有个什么.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俺对您说的没概念,您说的四百毫米,到底是多高?” 姜星火略一思量,明朝的营造尺等于现代的32厘米,四百毫米就是0.4米,也就是一又四分之一尺。 “一又四分之一尺。” 朱高煦用手略微比量了一下,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每年,就下这么多点的水吗?是不是有些太少了,恐怕膝盖都没不过吧?” “确实不多。”姜星火承认,“但这就是长城一线一年的降水总量。” 姜星火问道:“你仔细想想,除了毛毛春雨,夏天的几场雷阵雨,北方的降雨,是不是主要依靠秋雨?若是这般想来,你觉得一年的水,能累积多高?” 这么一说,朱高煦大略想通了。 朱高煦还是有疑问,他说道:“那光靠这点雨水,就够农业耕地灌溉的吗?” 姜星火笑道:“当然不是,实际上这些雨水,并非是按落到耕田上算,而是整个平原地面为基础,累积的降雨量高度.因此,绝大部分的雨水都会流入河流、湖泊、地下水,换了一种方式储存起来,等到农人们需要使用的时候,才会从这些储水的地方抽取出来。” “事实上,一又四分之一尺的降水量线,不仅是农耕和游牧的降水量分界线,也是划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界限。” 李景隆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也就是说,长城的修筑位置跟降水线的重合,其实不是巧合,就是为了保护耕地?” “俺觉得不对。”朱高煦反驳道:“从军事上来说,长城只能建在山上,肯定不能建在平原上,跟你说的应该关系不大。” 听到朱高煦的话语,李景隆一时也有些不确定了起来,毕竟,这也只是他的推测。 但是李景隆的这个推测,在他自己看来,也是有问题的。 就仿佛.先射箭再画靶子。 “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见两人想不通,姜星火接过话来:“巧合的地方在于,两条线确实基本重合的,不是巧合的地方在于,恰恰是因为有这些山,所以降雨量才会在南北两侧形成差别。” “什么?”李景隆有些惊讶。 按照姜星火的意思,便是其实是先有了山,才影响了降雨,继而因降水量不同,山的南北两侧形成了农耕-游牧之分。 “你们知道,风水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隔壁密室。 张宇初张天师猛然睁大了眼睛! 什么?! 姜星火竟然真的提到了“风水”! 这本来只是他无意间听姜星火讲课时,联想到的典籍上的故事。 其实心里并不确定。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