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68节


    当然有,默默无闻地干了四年,苦吃了,难受了,最后的成绩却不属于他们,不属于秦沈线。

    而那个时候,谢雁也还是这样和他说。

    等到这个年轻的后辈离开这个世界后,当看见华国将秦沈线正式更正为华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时,老秦眼眶红了。

    原来,不是安慰啊。

    挂断老秦的电话,她看向窗外的风景。

    这是一趟去华国西部的列车,它并不算快,而且,即便是到了终点站,距离她的目的地也还很远。

    这一次,她要去的是华国最高的地方,

    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

    那里别说高速铁路了,连铁路都没有。

    而和她一样的无数个铁路工人,工程师,设计师,还有实验室的研究员们,都朝着那个地方义无反顾地去了。

    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把握能成功。

    正如华国的高速铁路,进入沉浸期一样。

    周廊问过她,要不要回实验室,继续高速动车的研发工作。

    谢雁却说,“我想去看看,也想去试试。”

    “你不是想看见高速动车的发展吗?”

    “想啊,但我相信,华国除了我以外,还有很多为之努力的人,我曾经说,想看见高铁普及,是想看见东部更加发达,西部走出贫困。”

    年轻的女孩这样回答,“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高速轮轨也好,磁轨也好,普通轮轨也罢。”

    “我想做一根华夏大地上的铁轨,和詹天佑先生一样。”

    正如她以前,想做一座桥。

    桥上的每个脚印,铁轨上的每辆列车。

    她都会记得。

    第96章 与风同行17

    秦沈线没有成为华国的第一高速,甚至连中华之星的破记录时速都一致压了好几个月,到年底才公开。

    高速轮轨似乎被人遗忘了,这条线上跑的列车,最快也才一百多公里,在外人眼里,秦沈线和广深线没有什么区别,而沿海城市广城和深城的发展,也注定它们能获得比北边的山海关更大的关注。

    高速轮轨没有打赢这一仗,磁悬浮也没有。

    争到最后,谁也没想到,竟然还是已经将京沪线拖延了十年的缓建派赢了。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九十年代过去了,一代人的记忆里,为了京沪高铁而奔走努力,甚至在他们的计划当中,在千禧年来之前,华国的京沪这两座超级城市之间,就应该已经有了高速铁路。

    铁道部内部情况复杂,在加上科技部和其他专家的参与,这场十几年的争论,让京沪线的正式考虑,被放在了二十一世纪。

    而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年,却依然没有动静,京沪高速线就像一张大饼,从八十年代画到九十年代,再到现在,依然每个准信。

    对于磁悬浮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到了二十一世纪,磁悬浮技术将会有比现在还要大的发展,零二年的沪城磁悬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虽然这条路线不长,但是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修建磁悬浮上用线,而这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在最初的风光之后,迎接沪城磁悬浮的却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

    他们的确现在有了自己的磁悬浮公司,也有国家的支持,有最前沿的科技,还有华国无数的科研人员为其努力,锦城交大的实验室,更是没有停过。

    但核心技术却是掌握在合作的德方磁浮公司手里。

    原本专家组在几次会议之后形成的观点,关于磁悬浮是想要修建一条连接首都机场和津城机场的专线,这样,无论是从客流量还是使用价值上M.DAminGpump.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