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听他语重心长的对自己道:“狗剩,你可想过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实在是宏大了些。 要按谢良臣自己的想法,那肯定是家财万贯,不愁吃喝,而且最好这朝代能变得再好一点就更好了,因为如今这社会比起前世来,实在堪称贫瘠且乏味。 但他不傻,自然知道不能这么说,于是给了个万金油的答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样笼统的答案自然不能让谢平满意,但见他捋了捋胡子,面朝窗外,微仰着头,沉声道:“古人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你可知这四句话的含义?” 这四句话出自宋朝理学家张载,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有抱负的士人,应当将这四个目标作为自己奋斗的终身理想。 即:为了世人的发展,作为士人,应当在认清世界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之后,为其他人也构建出良好的理性价值观,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并加以引导。 “为民立命”则是要求士人将百姓的命运放在心上,倾听他们的心声,消除他们的苦难,同时要为百姓创造他们命运的正确方向,为他们谋福祉。 至于后两句的道理也差不多,就是要求士人继承先贤的学术成果,让它们不至于断绝,最好还要能传播发扬下去,并最终为后世太平开创光明的未来,为盛世打下基业。 几乎大部分的读书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抱负,谢平虽读书没什么成果,可与其他的读书人一样,都是有一腔热血在的。 谢良臣没学过其他的经书,自然不知其中的“为天地立心”,实际上来源于孔子的“仁心”,更不知“为民立命”也是由孟子的“立命”思想转化而来,只是张载更注重于“教”而已。 所以一头雾水的他只好摇头,“不明白。” 谢平当然也知道他不懂这四句话的意思,因此转身盯着他道:“我虽不强求你能做到这四点,可你既然进了学,读了书,那就该明白事理,更不可成为一个无礼之人,你需知晓,对于文人而言,名声大过天。” 听到这,谢良臣明了了,他这伯祖父是听说了黄氏的诽谤,所以敲打他来了。 不过对于做人做事,谢良臣自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他虽不是恶人,不过也不打算当圣人。 因为古往今来,那些固执坚守底线的名人,许多最后不仅没有实现理想,反而最后落得个凄惨收场的实在数不胜数。 便如岳飞,要是他抵死也不回京城,实际上皇帝拿他也没辙,可他不能抗旨,所以后来还是回去了,且最终为人所害,不仅家亡,他忠心的国也同样破了。 第17章 心照不宣 “伯祖父说的是,侄孙记住了。”谢良臣一副受教的样子应下了,只不过自己又在心中加了一句,下辈子一定。 粮食全都收回来了,平顶村家家却仍有一件大事要干,那就是给官府纳粮。 谢良臣前世出生时国家的粮食已经年年丰产,农村种植的不管是稻米还是麦子都是不用上交一粒给国库,不过据他老爹说,他们那一辈当时生产力还不行,所以还需交公粮。 因此,他早就对于这种一村人成群结伴,据说很有可能还要赶几天的路去交公粮的事好奇不已。 所以等听说过谢石头要去县里交公粮,他第一次使出了耍赖技能,表示自己也想跟着去瞧瞧。 “去县里可是要走好几天的路,你人小脚力也不行,跟着去凑什么热闹。”谢石头直接拒绝。 谢良臣仍试图说服对方,开口道:“可你们一路上又要挑着担子,又要生火做饭,有个帮手不是很好吗?”说着他指了指自己,意思他就是那个帮手。 谢石头无奈的拍了拍儿子的头,好笑道:“我们不用生火只带干粮,而且你以为走几天的路是那么好玩的事?到时候你别说帮忙了,恐怕脚磨破了还得我担着你走,还是算了吧。” 说完谢石头也不再理他,而是跟妻子商量路上要带的东西去了。 本来照理说赵荷花也是要跟着去的,因为他们不能只交一担稻谷,还得另外上交一袋麦子,只不过因着女儿还太小,所以她必须得留下。 大融的土地税规定,每亩地需缴纳的稻谷为三斗,也就是近40斤,至于其他例如布、麻、绫等,因为他们这里不是养蚕之地,所以需得折算成银子上交,大概有数两。谢家总共有田三亩左右,因此一石的稻谷就足够了。 在古代出行比不得现代,尤其是带着这么多的粮食上路,若是没有大部队一起,路上很有可能会遭遇劫匪。 所以,即便担一石的稻谷已经很沉了,可谢石头还是将麦子分成两个小包,分别搭在了担子两头,而不是选择后面自己单独再去一次。 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