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做些实用之事了。 官府可以决定的策略,费些心思就能做好,再不好也比年年不变要好。 那靠百姓们自己预防遵守的办法该怎么办?这东西不能强制的,强制出了问题,就是官逼民反,是要掉脑袋的罪责,谁敢担下这个罪责?安抚灾民不容易,可使饥民生乱都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所以,此事还得斟酌。 教化民众比治理民众要难的多。 难也得做。 这事,官府不好出面,那就请百姓们熟知且任赖的人来做。 每个地方都有几个有名望的读书人,有些人在朝为官,有些人在野为山人,让这些人写上几折关于防疫防灾防虫害的戏,交由各地戏班子传唱,不须几年,民众大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正遇了事,也不至于慌头慌脑全无主意。 启民智与教化,不必全依托于书院,天下读书人才占了几成呢?多是浑浑噩噩的普通百姓,他们唯一能得到信息的方式,就是看戏。戏里说谁是好人,那么百姓们就认定谁是好人,戏里演说哪个是坏人,哪个在百姓口中,便会声名狼藉。 将这一法子托于戏班子,可比城门口贴告示的法子有实用多了。 若在平常,徐知安这样挺戏班子,必会被人诟为“沦为下流”,但此时,谁也不敢说,就算是觉得徐知安此计荒唐的人也都一声不吭。他此时风头正盛,若说他一句不妥,必会引来许多人口诛笔伐,若坏了名声,可得不偿失。 先冷眼观他做事吧,做成自然好,若做不成,到时再与他计较也不迟。 这般样,徐知安便又变的忙碌无比,有时会直接歇在工部,几天都不回来一趟。他顾不上回家来,又怕玲珑担心他,就打发平湖回来,将他做的事,都说与她听。 “以工代赈”的统策文书已发放下去了。 农具的图样及炼制铸浇的法子也随之送去了灾区。 戏折子还在写,这才是真正为难的事,那些才子们能写来风花雪月,写来王候将相,写来江山更迭,朝局时事,偏就在这事上为难住了。 写一折,不成,又写一折,又不成,再写一折,还是不成……前前后后写了十几折,头发都快揪秃了,还是没写出令自己满意的剧本来。 玲珑听的无奈搓脸,就几句顺口溜或打油诗能解决的事,为啥就硬是整不出来呢? 68.计划 柔奸之法 京里的七月是一年里面最热的月份, 徐知安的官服里还穿了一层布衣,每次下职回来,布衣的前后都是湿的, 必要洗一回澡, 再换上宽松舒服的夏衣。 东侧屋窗前置了一口大海瓮,徐大船早上摇着辘辘将海瓮装满水,晒到后晌, 水正好温热了,可供一家人洗漱之用。 因为要常去各处工坊看农具工具的制作情况,一张俊脸被晒成了麦色, 回家来换了衣服, 就见脸与脖子一黑一白, 手与胳膊也是一黑一白, 很喜感。 玲珑在家只穿松江细布做的衣服,剪裁的略宽松些,有闲时的话, 在会袖口绣几丛花, 只图省事的时候,就什么都不绣, 甚至连腰带都不系, 就图凉快。 书房里不透风,闷的很, 吃过晚饭后, 两人就坐院里说话。 京里夜空高远,抬头就能见漫天星斗,晚风凉爽,流萤在菜园子上上下下的飞, 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微光。最好莫过于,京里蚊虫少也小,蚊子只有那么大,瘦小的甚为可怜,不比苏北,那里的蚊子又多又壮,一到夜里就扰的人睡不好,每天必要燃着几丸驱蚊香,再拉好床上的帘子,才能睡安稳。 京里不用那样防备,夜里只需点一条艾草鞭,再拿一把小扇轻摇着,蚊子就不能近身来,晚上也只用一丸香就够了。 豌豆开花了,这一茬豌豆可顶了大用,贡献了好几茬的豌豆尖儿,直到所有蔬菜都能吃了之后,才放过它,让它开花,到时候再吃豆荚。 丝瓜爬了一墙,贺嫂子每日都能掐出一捧嫩尖儿,洗干净后,做热汤面时放进去,吃着极清爽;有时也会用熟香油和蒜末拌一拌,当成小菜。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