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芸靠着‘风雅颂’这个马甲收获的粉丝群体已经很大了,不少人省吃俭用都要攒钱买那三本书,尤其是知青群体,好多人都觉得那三本书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鞭挞他们,不管身在何地,都得看见人世间的光。 在《我欲开天》还没有更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粉丝在期盼‘风雅颂’的新作了,大家都认为‘风雅颂’的新作还是知青文学,谁能想到他们居然盼来了一本从未读过的类型/ “这种类型看着有点怪异,但熟悉之后就觉得好好看啊……‘风雅颂’老师的想象力太强了,直接创造出一个书中的世界。” “这书中的世界太有趣了,比现实世界还要瑰丽!” “就是这《百姓文艺报》每天刊载的内容也太少了,一天就两千多字,根本不够看!” “是啊,‘风雅颂’老师的书都是几十万字的,估计得追一两个月了。” 按照《百姓文艺报》的惯例,哪怕是长篇小说,也会在两个月内结尾,不会拖太长时间,以至于《我欲开天》的书粉儿跑去新华书店购买单行本时,看着那厚厚的九本书,人都是傻的。 “这么长的吗?风雅颂老师这是写了多少字?” “管她写了多少字,先买回去看了再说!” “确实得买,这要是等《百姓文艺报》慢慢更新,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就是我的钱不多,一下子买不起一整套,要不咱几个拼一套?九个人一人买一本,大家一块儿看。” 有住在一起的知青们摊钱买的,有关系好的人一起凑钱拼的,还有那些经济不算拮据的人,咬咬牙含泪下单的。 如今正是冬天,知青们忙完冬种之后都闲了下来,外面冰天雪地,什么事都不能做,正好窝在屋子里看书。 至于那些实在舍不得花钱买一整套书的人,要么是去找那些买到书的人借来看,要么就只能等着《百姓文艺报》慢慢更新。 能从故事里看到什么,取决于看故事的人的经历与阅历。 有人看到了故事中的女主一生坎坷却热血难凉,一生都在为撑起国.家的脊梁而抛头颅、洒热血,感觉自己的满腔报国热情也被点燃。 有人在故事中看到了女主面对重重压迫时的周旋之法,对应到自己当下的困顿中,经历一番彻夜难眠之后,寻觅出自己的破局之路。 有人则是在故事中看到了庸碌的众生,发誓要让自己睁开眼,清清醒醒地看世界。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通过这本《我欲开天》,看到的东西越多,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之法,弱国的生存之道,如何平衡内忧与外患,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 《百姓文艺报》的主编看懂了《我欲开天》的九成内容,亲自提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书评,直接发给了《百姓日报》的主编。 《百姓日报》的主编是国内有名的‘金笔杆子’,他知道自家老友看书的眼光有多么挑剔,在看过那篇书评后,也对《我欲开天》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下班路上就拐去了旁边的书报亭,直接买了整整一套书拿回家。 那书的厚度与分量,险些闪了他的老腰。 《百姓日报》的主编只是看了三四页,就看得入了迷,而后便是废寝忘食的好几天阅读,除去处理那些必要的工作之外,他的全部时间都扑在了这一套书上,直到通篇看完,他陷入了沉思。 “这个‘风雅颂’,思想深度有这么深?到底是什么样的怪胎,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故事来?” 金笔杆子也给《我欲开天》写了一篇书评,发表在了《百姓日报》上。 连着两位国内文坛首屈一指的‘大家’为这套书作评,原本那些被书的体裁与开头劝退的人,意志又发生了动摇,没忍住硬着头皮再去品书中的故事,熬过那段对体裁不适应的别扭之后,就仿佛进入到了文学的桃花源与梦来乡。 陆陆续续,越来越多高层的人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