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北,位置极佳。 不过翰林虽说清贵,但也是真的穷,不然不会有穷翰林一说,作为朝中有名的清水衙门,除了几位学士们是乘轿来上衙的,其他人条件好点儿的就坐马车来,更大一部分,家中连马车都没有,住在朝廷分配的单间里,只能走路来办公。 三元巷离翰林院并不远,沈伯文也是步行上衙的其中一员,正好还能锻炼身体。 他如此一想,便觉得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了。 只是买马车的事儿总归要提上日程,沈老太太与自家娘子出行还是需要的。 每日凌晨六点起身,到了翰林院之后先签到,头一回看到还要签名打卡的时候,沈伯文难免产生了一丝熟悉感,怎么这无论哪个时代,上班打卡好像都是常规。 而他与谢之缙,还有韩嘉和三人的主要工作,便是编修大周会典。 所谓“自古帝王君临天下,必有一代之典,以成四海之治。”[1] 编修典制的重要性明显可见。 景德帝继位不久便有诏:“仰遵圣制,遍稽国史,以本朝官职制度为纲,事物名数仪文等级为目,一以祖宗旧制为主,而凡损益同异,据事系年,汇列于后,稡而为书,以成一代之典。”[2] 因而大周会典,更与一般的史不同,是官修的断代典制体史。 简单来说,大周会典的作用便是以历代大周皇帝所颁布的典章制度为对象,修撰于一体,记录其历史演变。 殿试到了如今,已过去三月有余,热度也渐渐消退,别人对他的称呼也从沈榜眼变成了沈编修。 毕竟翰林院中最不缺的就是饱学之才,在这里待过的状元榜眼探花不计其数,他们三个进来,就像是一滴水珠落入湖中一般不起眼,即便是负责编修大周会典,做的也是其中最末的部分。 比如抄录,编篡,检查有无别字等。 随后再交由顶头上司负责检阅审核。 非但不忙,还很清闲,甚至有许多时间可以看看书,写写文章。 这日,沈伯文刚点完卯,到后堂分配给自己的屋子中坐下,继续昨日的手底下的事。 不知过了多久,范应期也到了翰林院,一路上的低阶官员都向他问好:“范学士好。” 他也一一颔首应过。 走到一半,忽的想起来一件事儿,于是半路上拐了个弯儿。 沈伯文听到动静,闻声抬头,便忙站起身来:“下官见过范学士。” “不必拘谨,坐吧。”范应期将自己手中拿着的几本书放到沈伯文的桌案上,在他身边坐下,温和地问道:“你初到翰林院,近日来可还好?” “多谢学士关心。” 沈伯文闻言便从善如流地坐下来,继续道:“诸位同僚皆是和善之人,下官一切都好。” “那便好。” 范应期点了点头:“修史之事是大事,不必着急,宁可多翻阅典籍,也切莫出了什么错漏之处。” 沈伯文自是恭敬应下。 范应期笑了笑,便站起身来,“你是稳重的性子,就当我白嘱咐一回,回头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尽可来寻我。” 沈伯文忙起身相送:“多谢学士,下官谨记。” 范应期离开之后,沈伯文回到原位,翻看起他方才带来的那几本书。 原来都是自己这边编修大周会典能用到的,心中不由得有所触动,随即便继续埋头于书本之中。 一早上的工作做完,就到了午饭时间。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