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文化话语权对附庸风雅方式的影响实在是大,李素对于后世文人什么是雅什么是俗,定义权太强了。 …… 于是乎,刘备的五天庆典大宴当中,就看到了葱烧海参和红烧蝠鲼翅、对虾瑶柱种种珍物镇场的气派排场。连烧菜的方法都是从李府借来的厨子教的。 至于其他前些年就有的各种李府菜,就不用多说了。最后还难得把益州进贡的“僰道五粮液”和“江阳老窖”这两款本该用于将领疗伤消毒的白酒,拿来临时大宴群臣。 这两种蒸馏酒问世也有三年了,但刘备阵营一直很注重控制其制造规模,之前基本上不给喝。 后来也是北伐彻底成功、关中也渡过了194~195的灾荒之年,彻底恢复了元气。然后李素考虑到蜀道之难,益州地区又本就富庶。 而且益州是从194年开始就全面普及双季稻了,换句话说,最近三年益州都有每年两波稻米收成,粮食已经堆满了成都的官仓要溢出来了。所以李素建议刘备特许只在益州一地稍微放开酿酒规模。 毕竟益州的余粮要运出来运费也很高,哪怕是支援荆州战场,益州起运一石粮食,最后也就六七斗抵达长沙。 这还是全程走长江水路的运费,没算空船回程过长江三峡的辛苦。如果是从益州那些不沿长江的地方起运,损耗还会更大些。 这样的情况下,把全国所有必要的蒸馏酿酒业都特许在益州经营,其他地方禁酿,也是最大程度节约运输成本。十几斤的粮食浓缩酿成一斤高度白酒后,再运出川运费就省掉了九成以上。 蒸馏酒的工艺本就受到严格控制,这东西四年前就是诸葛亮发明的,当时还为此做了“江阳半球实验”,所以至今为止的私酿只有诸葛家一家商号在做。 其他的僰道、江阳等地的官酿,则分别有盐铁校尉王连和将作左校张裔两个官员执掌,允许吸收一些贵戚巨富的投资。 所以要限制产地还是很容易的,至今外地人也不知道怎么蒸馏。刘备阵营此后多年都坚持了只有蜀中产高度白酒。 此时此刻,因为登基大典高度白酒总算解禁,最爽的当然是张飞了,他简直没半个时辰就酩酊大醉。要不是旁边的关羽压着他,张飞早就喝得飞上天了。 而且关羽当初斩魏越的时候手臂受伤复发、调养才一个多月,按伤筋动骨一百天算,至少还要养两个多月不能豪饮。看在二哥眼馋不能喝的份上,张飞只好稍稍收敛。 文官那边,大家都比较斯文一些,也看场合看地位座次。因为李素不喜烈酒,特地为今日的场合发明了那种只有四钱一杯的小杯喝白酒,其他人也就不至于狂滥豪饮。 当然也有些不太讲究礼法的狂放之士,比如法正和庞统二人,一个是孤臣人设,就是要被同僚排挤的,像是给领导打小报告的存在;另一个则是长得丑一贯朋友少,这俩人酒量又好,才不管三公喝不喝,他们自己凑一桌喝得酩酊大醉。 刘备也挺喜欢这个氛围,并没有为难他们。喝到后来刘备甚至还招手让法正上前来,亲自赐他多喝几杯: “孝直,今儿个该喝多少喝多少,这儿没有尊卑,朕就喜欢你这爽快劲,你别看伯雅喝了多少、就管你自己!诶,你偷看别人反应做什么?瞻前顾后喝酒心不诚,再罚三杯!” 法正连忙认错:“臣恰才确有私心,臣认罚。” 喝到最后,法正都摇摇晃晃站不稳、从陛阶上滚下去了。他下意识攀住了在场中献舞的一个宫女的大袖子,才勉强没有头脸着地。 太常卿管宁在旁边有些不忍卒睹,几乎要呵斥其君前失仪。 不过刘备早就看在眼里,他太了解自己的臣子都是些什么人了,他直接开口堵住管宁的话:“幼安朕劝你别多事啊!今日没有失仪之论!来!” 刘备最后一个字是对那个被拉了袖子的跳舞宫女说的,招了招手示意近前。 宫女还有些窃喜,以为被皇帝看上了,但刘备只是上下其手摸了一番检查辨认一下,确认自己没睡过,然后就大手一挥:“孝直,这个舞女就赐给你了!” 法正酒还没醒,不过迷迷糊糊也大致知道发生了什么,连忙滚了半圈从仰面倒下换成趴着的姿势,趴在地上口呼谢恩。 不少礼法派的官员也是暗暗摇头:这……虽然雄才伟略礼贤下士,但生活上怎么就望之不似人君呢? 还是李素喝得少,帮忙圆场:“此宫女并未被陛下临幸,放出宫去或赏赐臣下也是仁德,胜于楚庄王绝缨之会。” 大多数普通文官听了这话,就浑浑噩噩觉得这事儿算是过去了。 不过极少数智力值95以上的人听了,则是心中暗暗警觉: 楚庄王绝缨之会后,那个被楚庄王赦免的武将就在对晋的战斗中拼死报效楚庄王不追究之恩。今日法正喝多了拉扯掉了陛下宫女的袖子,陛下把宫女赏赐给他,这是准备让法正做什么不计后果得罪人的事儿了么?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