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回头一瞧,儿子飞速夹到嘴边的肉却掉到了桌上。 这天杜向东算了算账,点心匣子的事稳定下来,他每个月就有近八、九百块的进账,干到年底就能修个不错的房子了,到时单独留一间弄个烤炉,再修个院墙就行了。 不过马上就要冬天,一般冬天是不修房子的,只有等开春再说。 就这么在做点心、上工、吃饭中,时间就来到了九月。 杜老太突然就上了门。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杜老太来那天, 罗树琴正在做棉被。 做被子用的布其实早就买来了,只是棉花一直难寻,杜向东几乎跑遍县城也没买到。 两人正发愁, 杜向东还说实在不行就找苏经理问问, 还没实行呢。李秀花就跟罗树琴闲聊时听说这事, 有些惊讶的问道, “你们要买新棉花?” 不怪李秀花惊讶。 这年头大家饭都吃不饱,耕地一般都用来种粮食了,哪会种什么棉花。像他们浏宁县这种耕地本来就少的,就更是如此。 所以他们这地方棉花很少,许多人家都是很多年攒那么两床棉被套, 就等着女儿出嫁当嫁妆, 因此许多人一床被子能盖十几年。 这杜老大和罗树琴结婚才几年,哪用做什么新被子。 罗树琴就只好说, “两个孩子没被子, 一到冬天就盖他爸以前的破棉袄,保暖不行。” 李秀花这才了然,说是回娘家给问问。 原来李秀花娘家在几十里外,那边耕地比这边多,种粮食之余每隔两年也种点棉花自己用, 不过这东西也不是年年都要换的,所以好多人从生产队分了就会拿到集市换点东西。 相对的她们那边棉花就没那么紧俏。 杜向东知道都想过去收一些, 然后拿回来卖, 毕竟自己有空间, 用不了放空间就行了。不过李秀花回去一问她娘家也就能凑够几十斤, 这还是跟几家邻居凑的, 杜向东一想也不拆腾了, 为这么点东西还得开介绍信,担风险什么的也就算了。 那边提出不想要卖钱,而是要拿粮食换,杜向东欣然同意,商量后定了粗粮三斤可换一斤棉,细粮则一斤换一斤,对方就说都要粗粮。杜向东也没二话,拿钱买了一百多斤的粗粮,跟对方换了40多斤的棉花。 回来又找人弹了成被套,罗树琴这才有棉可以做被子。 这天下午李秀花没有去上工,到杜家来跟罗树琴一块做活,罗树琴在炕上做被子,她则坐在旁边凳子上,把闺女的小棉袄给拆开添点棉花。 两人边做边聊,气氛还挺轻松的。 杜老太不知什么时候就进来了,她手上挎着个篮子,脸上褶子皱到一块,笑道,“老大媳妇,做被子呢?” 看到被子没缝合处露出的崭新的棉被套,杜老太惊讶了一瞬,“这是?新棉啊?” 她稀罕的摸了摸。 罗树琴赶紧应了一声,“是啊,向东他去上工了。” 杜老太点点头,“我知道,我就是蒸了点发糕,给你们送点来,没别的事。” 罗树琴这边也把针线别好,赶紧下了炕,她推辞道,“家里有,您做点东西怎么还给我们送来。” 她也不知道杜向东跟老家这边关系到底怎么样,也不敢多说。 杜老太只说家里还有,然后又道,“老大打小就爱吃我做的发糕。” 说完就要把碗放下要走,罗树琴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好收下,不过她赶紧拿了个空碗将原来的碗换下给了杜老太。 杜老太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便走了。 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