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3节




    明远对那名蜀商并不如何同情。做生意除了精明头脑以外,消息耳目灵通,为人随机应变,甚至拥有及时止损的魄力都是很重要的。

    只不过宋代的普通人确实正忍受着太多名目繁多的税负,朝廷的手伸向了每个人由生到死的每个方面,试图将任何一枚可榨取的铜板都榨出来。临时措施也就罢了,但绝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此刻胖蜀商一脸欲哭无泪的可怜模样,但始终拿不出一个办法来,令人围观的人都为他着急。

    然而明远却看到了一个机会——

    于是他从袖中抽出一把折扇,缓缓打开,面对折扇上龙飞凤舞的“1127”四个阿拉伯数字,一面轻轻挥动,一面小声交流。

    “1127,你说的‘等价交换’,有地域限制没有?”

    系统沉默了好一阵,终于回答了一句:“在这一方面没有详细的规定。”

    没有详细规定就是没有规定。

    明远微微一笑,将折扇一收,缓步上前,问那蜀商:“这位仁兄,你这一车蜀锦,在汴京能卖多少钱?”

    胖胖的蜀商正失魂落魄着,半晌才答道:“大概七、八百贯……”

    明远眯着眼笑着:“我看看货色。”

    那蜀商浑浑噩噩地从骡车上取下一匹,扯开外面包裹的油纸。围观众人都是“啊”的一声。

    果然,眼前只见锦绣灿烂的一幅,是芙蓉叶内织梅花的纹样。锦缎反射着夏日耀眼的阳光,一时间流光溢彩,仿佛天上的云霞被嫁接到了人间。在旁围观的人们,顿时连暑热都忘了。

    “这样吧!”

    明远点了点头,说:“我以八百贯作价,从你手中买下这一批蜀锦。你便无须再交这过税,不妨在京兆府住两日,看看我们关西的好出产,带些回蜀中去吧。”

    蜀商听见了明远说话,一时竟没能反应过来,面色古怪地望着明远。

    按照路途与路上要缴的各种税负计算,这些蜀锦在长安,总共卖六百贯是顶了天了。

    而八百贯,即使是在汴京,也是他能够卖得的最高价。

    他哪里想得到会有这样一名清秀儒雅的小郎君,要以八百贯的价格,把所有这匹蜀锦都买去,既免了他在酷暑中路途奔波之苦,又让他免于缴纳那多如牛毛的各种税金。

    自己的损失,怎么能平白无故让他人来全部承担?

    这胖胖的蜀商顿时开口:“六百贯!”

    明远一怔,没想到会有人这样和他讨价还价,当下也顺口说:“七百五十!”

    “六百五十贯!”

    “七百……”

    “成交!”

    双方喊定了七百贯,明远和那蜀商大眼瞪小眼——如今他们都有点儿闹不清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买家还是卖家。

    围观旁人一起拊掌大笑。

    人群里不知是谁认得明远,吆喝了一嗓子:“明小郎君这既是帮了外来的客商,也是帮了咱们本地人。他刚才不是说了,让这商户多看看咱关西的出产,这也就是帮了咱们本地的生意人呀!”

    听了这话,一时间城门口人人对明远赞不绝口。

    连那两个税吏都十分高兴:在本地交易就要收驻税,驻税比过税还要高上一厘钱。

    明远便以“等价交换、约定成交”的方式,比寻常价格多花了一百贯,买下了一批蜀锦,而且是皆大欢喜,人人都高兴。

    待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位胖蜀商高兴得快要哭了。

    他突然想起什么,从自己随身的行李中取出一卷书册,递给明远。

    “明小郎君高义,在下无以为报。这本诗集是我蜀中文学大家所著,得来不易。因观小郎君姿容出众,文采斐然,唯有以此书赠之,望小郎君莫要推辞。”

    说罢,胖蜀商将这一卷看起来成色很新的书册推到明远手中。

    明远听对方说“蜀中文学大家”,心中就有点感觉,接到手中一看封面,封面却平平无奇,印着三个字:《南行集》3。他赶紧翻开扉页,一眼瞥见了合著者的姓名,果然与他所想一样,是三个极其响亮的名字——

    苏洵、苏轼、苏辙。

m.dAMIngPUmP.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