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咧嘴笑笑,年轻人才回过头来,打量了我几眼,说道:“原来是说易先生,易先生就在这镇子里,我们也都在等易先生的文章。” “文章?”我好奇道。 年轻人有些好笑加吃惊的打量了我几眼,笑道:“易先生的文章在儒林里很有名气,虽说与科举所用的八股文毫不沾边,但却既有灵气,拿来一篇也是脸上有光啊。” 年轻人说完,有些无语的叹了口气,“只是可惜易先生一天只写一篇文章,拿钱给他都不好使,也求不来。易先生只要一车书来换一篇文章。” 年轻人说完,把身边马车掀开一角,里面果然满满都是一捆捆的木简。 “有本事,有性格。”我喃喃道,朝着年轻人一拜,转身入镇。 镇子里多是有些岁月的青砖房屋,看起来古朴大气,镇子里人也不少,甚是繁荣。 许是因为有了那个名叫易逍遥的年轻儒生做典范,镇子里竟是有两个私塾,一东一西,读书声此起彼伏。 入了镇子,我随意找了一家面馆,要了一碗杂酱面,还有一碗面汤。 等面的功夫,我跟小二随意问了一句,本来没什么期望。 结果小二反而很清楚的一指半山腰,笑道:“易先生啊,你看见那个亭子了没,白天他就在那儿坐着。” 我抻着脖子一看,果然在面馆正对着的青山上,半山腰处,有一个小亭子从层层树叶后透出一点。 我正要道谢,小二反而又加了一句,说道:“我见你亲切,提醒你一下。易先生白天在亭子里,不喜欢别人打扰,你要想求文章,最好还是跟那些儒生一齐在镇子门外等着。” “易先生下山时候若是心情好了,经过镇子门口的时候,会随手选一人送文,好换接下来几天要看的书。” 小二说完,后厨传来一声面好了,小二也就不再多说,转身进去拿面。 我挠挠头,心说这叫易逍遥的小屁孩真是毛病多。 片刻后,小二端了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酱多肉多的杂酱面上来,还有一碗滚烫面汤。 我趁这个功夫,问了问小二怎么上山,小二倒也实在,给我说的清清楚楚。 我便赶忙吃完面,端着碗喝完那碗面汤。倒也是肚子滚圆、嘴唇油光发亮,用袖子抹抹嘴巴,我起身出了面馆。 出了面馆,出了镇子,我转身走上那一座不高的郁郁青山。 山路平整,转过几个弯去,在一处偏僻难寻的地方转过最后一个弯儿,眼前豁然开朗。 眼前的山林松竹随风微摆,林海涛声如浪,微风带动林间浪涛,有淡淡草木青香在微风中荡漾。 有朱红大顶的青石小亭悄然立在林中,宛如青石上岁月痕迹斑驳,仿若这个小亭子竖在这里已有数百年之久,有苍老气息,与这个林子融为一体。 亭子下十几丈的山脚处,透过层层树尖,有遥遥可见的潺潺溪水流过,水声叮咚。 仿若一幅极静的绝美画卷。 绝美画卷中,有青衫少年郎,坐于小亭之中,缓缓翻书。 少年郎说不出的唇红齿白,眉宇温润如美玉,长得白白净净,倒是一个极其俊秀的少年儒生模样。 亭子中散乱诸多书籍,随微风拂过哗哗作响。 世间写书人劳心提笔,哪有清风翻书人看书来的逍遥自在。 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