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地喊,还不高兴去呢。 他们多大的生意多高的台面,我们又不去乱凑热闹就是了。 汪盐在那头情绪不高的样子,只略微地嗯了声,挂了电话。 * 孙施惠晚上六点一刻到的家,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先到前院的一个开间里看家宴布置的情况。 孙开祥当年翻修乡下这套宅院的时候,特地分外多买了一处地皮,这才把前院开垦出这单独地方,留着就是有事宴客用的。 老人老思想,那时候办个红白事还都是家宴的多。现在早不时兴了,只是头些年,孙开祥在家里请客,还都是把相中的厨房师傅约过来。 嘴巴刁的那些个老伙计老江湖,也就贪图这样的新鲜,在家里院墙内吃这难得的功夫江湖菜,也是一种赏心悦目,宾至如归。 这才,上回在孙家,孙施惠代表爷爷,说等诸位腾出空来,再在家里摆几桌,答谢社会各路人士对爷爷对自己的惦记与挂怀。 说是几桌,恁是这处前厅,二十桌都装不下要请的人。又是年关,一个人头,你放张请柬去也是阖府统请。 前厅这里是二十桌,孙开祥和孙施惠的院子里,再辟出个七八桌,一些要紧的社会人士、联络密的头目客户、厂商加上本家亲戚,七七八八,这才勉强兜底。 孙施惠特地拿了两条烟过来与厨房师傅打招呼,说晚上无论如何辛苦了,他作为东家,只提两点:菜品质量要把关;人员传菜务必整洁速度。 罗师傅给孙家做这样的外援厨房十好多年了,对于孙施惠自然也不陌生,饶是这小孙两条烟上千块,老罗在他眼里也看不出多亲昵的影子,只当这小少爷来战前巡视的。 收了他的烟,自然得奉承溜须几句,“这老爷子还个席就这么多人,施惠你结婚,家里怕是坐不下了吧。” 家里原先的中式厨房,门廊外头,整个院子全支轻钢龙骨的帐篷架子,几十大平的地方,才勉强作了后台厨房。 里里外外鼓风机的声音鼓噪得很,孙施惠可有可无地听去罗师傅的揶揄,同孙津明一起往外走的时候,拿他襟前的领带遮闻得见的油烟,客套回去,“坐不坐得下,我都还是请你罗老师掌厨的。你放心。” 二孙都走出厨房外头了,孙津明才取笑施惠,“你这老婆影子都还没呢,厨房师傅都约好了啊!” 有人厚颜无耻,“嗯,有备无患。” 二人再一起往内院里走,孙施惠想起什么,“琅华的那些朋友怎么说?你和她敲个请客的人数吧,这个二百五,几天了都没回我消息。” 孙津明拨正腕表,“我下午打电话给她,不知道猫在哪里,还没醒呢。说是不到一桌的人数。” “那就留一桌给她。”照孙施惠的性子,就把这一桌安到她院子里去。 孙津明提醒他,“你这个姑姑是个什么脾气,你比我清楚,她那么个讲究的人,才不肯那些个油渍麻花的在她屋里头。” 况且,孙津明向来周到,“你也别折腾传菜的人了,琅华院子又要远好些。” 是的,光这样中轴线上跑,今晚的宴席,孙施惠也还是心有不安。人多口杂,保不齐各家的孩子再闹腾些。办事的人总有这样的操劳,不到宾客散场,闹心就不算完。 晚上七点,宴席正式开始。 不是开始动筷子,而是开始接待各种姗姗来迟的人。时间观念在这种席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施惠和孙津明,连同公司的两个秘书,分工明确,这才勉强半个小时安顿好大部分上门的宾客。 孙施惠院子里拢共放了三桌,都是要紧的客商与工作上要频繁交道的社会人士;孙津明则负责亲友那头。 汪敏行和陈茵到的时候,孙津明引着汪家父母到老爷子院子里。 落座的位置也是孙家本家几个好交往的,其中就有孙津明的姐姐,秋红。秋红是孙津明继父的独生女儿,后来他母亲改嫁过来,秋红待津明也不错。姐弟俩和一般家庭手足一样。 津明招呼汪盐父母坐下,“施惠今天要打点的人实在太多,他提前嘱咐过的,要老师和师母安心地在这里吃饭。”再喊秋红,要他们一道坐,相互照应。 炮仗放过,热菜上到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