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捧暗踩拉低圈子素质,更让整个圈子的氛围乌烟瘴气,戾气横生。 这几乎是不少音乐人都心知肚明的常识了。 甚至很多深爱国风的爱好者更是对此深恶痛绝。 原因无他,国风很容易被观众接受喜爱,也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的资本与烂人。 剩下百分之二十优秀的国风作品,国风制作人…… 曝光一直被挤压,难以得到推广,不温不火。 偶尔靠着观众们自发挖掘优秀作品,能火起来那么几个……但很快流量就会被其他的烂作品挤占。 中国风,本该是一种大众流行的趋势。 但其实,真正的中国风,变成了小众。 中国风的创作门槛难度波动非常的玄学。 高么? 很高。 你必须要有很高深的传统文化功底,以及深厚的传统音乐知识。 甚至会要求你的审美,道德思想,人文情感都必须达到一个高度。 但真的高么? 很低。 五声音阶的特殊性导致其套和弦很难产生不和谐。 作曲? 钢琴黑键撒把米,鸡啄的都是中国风。 抄就完事儿,模仿就完事儿,甚至裁缝了以后换个乐器换个和弦你也听不出来。 加点酸溜溜的自制古诗词。 强行古言一波。 再加点高大上的传统乐器拉逼格就完事儿! 典型代表就是二胡唢呐。 什么? 你说这太简单了,普通观众能听出来平平无奇? 嗨! 那就再拖一个假音,假装一段戏腔就完事儿。 这也导致,这样的创作方式,几乎成为了一个模板。 徒有其表。 音乐圈和网文圈往往很像。 有时候一种类型的爆款火起来,马上就是无数跟风,模板,甚至是抄袭,连带着跟风的作品吃爆红的余利。 一开始,人们或许爱屋及乌,迅速扩充的同类型市场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这样的追捧加资本的运作,行业看起来会越来越火。 但这是透支行业生命力,造成的火热表象全是虚浮的。 同类型的多了,丝毫没有变化,观众的反感也因此而起。 但是这种反感的酝酿,往往只出现在小部分群体中,确实会扩大,但有限,且需要的时间太久了。 于是,更没有改变的同质化,开始让观众群体割裂,两极分化。 喜欢的,你怎么弄我都喜欢。 本来喜欢的,因爱生恨,然后对此极度厌恶。 网上本就更容易宣泄戾气,有时候经过水军挑拨,这么一对立,本来可以沟通融洽的两个群体开始疯狂对骂。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