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用的。 她这次要在国内挑选300名学生,但今年年底,空缺出来的官职,可能也就一百多个。 这三百人,本来就需要竞争上岗。 等他们入了大学,姜蓁还需要观察他们两三个月,才能决定他们的最终去向。 有姜蓁的吩咐,将作少府的人把研究院建立完毕,就又开始修建都邑的考场。 各县的考场可以修得简陋一点,但都邑这边文人聚集,参考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这个考场姜蓁直接往大了修建。 那密密麻麻的小格子单间,看得都邑的百姓议论纷纷。 “医官的考试都在大学教室里考,这次王上居然特地修了一个这么大的考场,可见王上的重视。” “管那么多做什么,先去考了再说。只要考中,就能免杂役和税收。万一考中了呢?” “整个姜国,两三百万人,最后就只要三百人,哪那么好考!” 姜国本就是各国关注的重点,各期官报学报,还有姜国都邑的最新消息,另外四国的国君都在重点关注。 看着姜国又开始采取大动作,诸国的国君人都麻了。 卫王拿着最新一期的官报,看了又看,对卫阳说道:“通过公平的考试遴选人才,确实是个好法子。我卫国正缺治国之才,倒是可以跟着姜国学一学。” “学什么?咱们跟姜国能比吗?咱们卫国才多少读书人?”卫阳这话说得非常有自知之明。 他们卫国文化荒漠的称号不是白得的,就算卫王大动干戈的选材,也选不出什么好苗子来。 “这一出接着一出,自姜王出现,姜国就没消停过。这天纵奇才,怎么就不是我卫国人呢。”卫王的语气十分感慨,不甘心的说道:“这个考试着实是好东西,哪怕最后选出来的人少的,卫国也该试一试的。” “从推行简化字和竹纸开始,姜王就在为这场考试铺路。卫国想捡来就用,那是不现实的。”卫阳说道:“不用管姜国如今怎么做,我们按照自家的情况做事就好。先把马蹄铁给军队的骑兵安排上,把北边的胡人摁住……” 姜蓁刚在都邑发力的时候,卫阳就来都邑做质子了,因为在都邑待得够久,他对姜国新法了解得也够深刻。 如今卫国太子为质,他回了卫国,就开始辅佐卫王稳住国内的局面。 卫国虽然也学姜国,但学得没那么粗暴,只拿对自己有用的学,儒家的一些理念,卫国在慢慢引入,但他们依旧还是以武治国,军功依旧是晋升的唯一标准。 郭凡师兄之前在卫国主持的变法,其实算是成功了的,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卫国可以淡定的吸收姜国的精华。 但是宋郑齐三国,却没法那么稳重,有姜国和卫国在一旁虎视眈眈,他们正是急于求成的时候。 看到姜国的官报,郑王直接夸道:“姜王这法子好,咱们可以用起来。若不是她提及,我竟想不到,这世间还有这样广阔选才的方式。” 各国君王手下的臣子,大多都是曾经做公子时,前来自荐的门客,或者是其他臣子推荐来的。 有熟人做保,能力和人品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这样的臣子很容易联结成一片,威胁到君王的权利。 曾经有一个大国,就被三位大臣瓜分成了小国,然后又被诸国吞并。 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所以面对姜蓁这新型的选才方式,各国的君王都会心动。 郑国以前就是各国的文化中心,郑王颇为感慨的说道:“姜国这法子,不就是为我郑国而设的吗?通知下去,下月我郑国就开始考试。让各县的人提前准备好。” 再不采取措施,郑国的人才就跑完了。 右相对郑王劝道:“水泥作坊刚建好了,路还没有开始修。朝廷内时局不稳,儒家派系的官员本就对王上不满,如今王上又准备考试,从民间搜罗人才,只怕他们会更加逆反。”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弃之不用。军队在我的人手里,他们搅不起什么大风浪。”郑王如今也被激起了血性,心中丝毫没有怯意。 郑王将郑国提前考试的信息,宣扬到了姜国的都邑,企图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去,但儒家那批文人的嘴可不客气。 明明是同样的行为,姜蓁受到的是赞扬,郑王受到的却是批评。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