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一役,梁人闻风丧胆,必然不敢渡江,朕亲领大军进逼,无甚危险,况且朕十三岁代父征伐叛逆,久经沙场,莫非朕不知兵?陆战不比水战,梁人但凡北上,朕必歼之!” 小高王言语间不乏自信,他也有这份底气。 第三百七十六章 局势 昭德元年(548年)七月初三,在淮阴城下休整两日后,北齐大军兵分三路,一路以渡淮南下的徐州刺史高岳为主将,领州郡兵三万,由步军都督元景安、尉兴庆分领两万战兵步卒,骑兵都督侯渊领骑卒五千随从,分得十万民夫,沿淮阴南下,沿途攻略淮南东部州郡。 第二路则以慕容绍宗为大都督,同样领州郡兵三万,由步军都督步大汗萨、薛孤延分领两万战兵步卒,骑兵都督皮景和领骑卒五千随军,拨付民夫十万,攻略淮南西部州郡。 第三路由高澄亲率骑兵四万,步军六万,携带三十万民夫,领骑将彭乐、高敖曹、斛律羌举、斛律平、叱列平、慕容俨等,步军将领韩轨、暴显、綦连猛等进逼合肥。 至于剩余五万州郡兵及不足十万民夫则全部交由段韶,命其坐镇淮阴,负责分派军士驻防高岳、慕容绍宗新得之地。 就在三路大军南下的同时,周边局势也有了变化。 首先是高句丽,公元531年,即高欢信都建义的同年,高句丽君主,在位12年的安藏王高兴安被刺杀,由于高兴安无子,王位被其弟高宝延继承,是为安原王,遣使向洛阳朝贡,于532年得到元善见的册封。 高宝延以小宗即位,为安抚各方势力,立三位王后,三位王后各有派系,其中一位无子,另外两大派系为了王位继承权展开争夺,哪怕高宝延在长子高平成出世后即定为太子,却也不能缓解这一矛盾。 高句丽自此结束了由好太王高谈德以来,一百余年欣欣向荣的进取时期,陷入内斗,实际开始走向衰落。 三年前,即公元545年,高宝延身死,两大派系为争夺王位险先兵戎相见,最终太子高平成的支持者夺取兵权,才能上位,是为阳原王,时年八岁。 但权力的争夺并未随着阳原王上位而终结,争夺王位的失败者们痛定思痛,开始建立军队,对自己的领地进行实际控制,高句丽国内部实质陷入分裂局面。 高澄使者抵达平壤后,先是为高平成册封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宁东将军、高丽王。 之所以是高丽王,而非高句丽王,是因为公元5世纪后期以来,高句丽改称自己为高丽。 使者全盘遵照高澄的交代,以外部冲突掩盖内部矛盾的说法,怂恿高句丽出兵攻灭新罗、百济,全据朝鲜半岛。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