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玉璧。 毕竟只要玉璧尚且掌握在高氏手中,来年春天又可以此为根基,出兵袭扰,整个洛水以东、渭水以北尽做荒土。 然而玉璧在过往一年不断加固,城池坚固,守备与粮草充足,又有塔防大师王思政坐镇,宇文泰强攻数日无果,士卒苦不堪言,不得已再次引军退去。 这两年,东魏放任宇文泰来去自由,实在是晋阳主力难以西顾。 由长安出兵玉璧,与晋阳出兵,损耗不可同日而语。 536年关西遭逢大旱,但天灾无情,它并不会止步于东西魏的边界。 也是在这一年,东魏河东之地并、肆、汾、建、晋、绛、秦等诸州遭遇旱灾,旱情整整持续了一年。 若无高欢、高澄父子俩调用河南、河北之粮赈济,河东的情况比关中好不了多少。 河东旱情在537年夏季才得以缓解,却已然误了耕种。 高澄自536年秋收以后,直至今年,即538年秋收,足足供应了河东两年的粮食,期间还发生一次高欢领二十万大军西征惨败,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般折腾。 这也是自537年西征大败后,东魏不得不休养生息的原因。 自铸币权收归中央,又在佛道两教搜刮以后,东魏政府并不缺钱。 但问题是钱不能直接生产粮食,以东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靠钱也买不到粮食。 这两年为了赈济河东,耗光了官仓存储,但高澄依旧没有对民间存粮下手,他担心粮价难以抑制。 高欢之前起意再行西征,除了加税以外,打的就是强征民间存粮的主意,只不过被高澄劝阻罢了。 小高王手上空有钱币,却无米粮,于是对军饷及官俸的发放形式进行了改革,将过往以米粮等形式,更改为直接发放钱币。 好在大将军五铢钱足质足量,民间认可度高,否则还真不能安抚将士与官吏。 但大量钱币流通民间,还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钱币贬值。 这也是高澄进行财税改革,将原本以布匹为户调,改为以钱缴纳人头税的原因之一,为的就是将多余的钱币收归中央,平抑物价,同时在钱币贬值的情况下,也能减轻民众负担。 今年秋收以后,河东无需再依靠河南、河北的供给,东魏终于能够正常运转。 却又因为高欢在冬季头疾发作,无心西顾。 538年,高澄并没有多少动作,他甚至只在年初去了一趟晋阳,其余一整年都窝在洛阳,也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 去年还有多年积累支撑,到今年秋收以前,才是真正的苦日子,但好在一切困难,都随着河东秋收迎刃而解。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