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李家一子,只是不能姓李,借姓“孖”。 从人道:“是伍家说的,想必不假。叔叔已经派人去河谷查探了。” 李客想了想,摇头说:“河谷那里太险了……”从人道:“叔叔也曾犹豫,只是……” 李客直起身,唤人取笔墨来,他现在手臂无力,只能用纸笔,用惯了倒觉得确实比牍片要方便些。 他道:“我写一道奏表,递到凤凰台,求见陛下。” 从人喜道:“如此更好!两厢印证,更能取信于人!”揭穿皇帝下落的竟然是伍氏,从人听说后就心里不服。 现在李氏再出手,一定能做得比伍氏更好! 伍氏不过用一个小小刺客就想取信天下人?哼! 李客写奏表时一直皱着眉,似乎有无数心事。他勉强支撑写完,丢了笔倒回榻上。他的从人刚回来,立刻上前扶起他,道:“叫我来写不是也一样?”他和李客从小一起长大,笔迹一模一样。 李客指着案上的纸说:“你看一遍,可有疏漏?” 从人读了一遍,点头说:“写得很好。这是良春公的《慕君赋》。” 良春公是某代的一个文人,困居小城,长得也不够美,才学也不够好,也没拜个好师父,有个好师兄,所以大半辈子都没能被皇帝发现。 所以他就很痛苦。 痛苦得多了,憋出一片《慕君赋》——当然原名不叫这个,这个是后人给起的。 他憋出一篇说他有多渴望见到皇帝,泣血都要见到皇帝,见不到皇帝又有多痛苦的文章,真是从白天到黑夜,一年四季,见春光见流水见明月都想到皇帝,娶得老婆又美丽又贤惠也不耽误他想皇帝,纳得小妾又娇俏又动人也不耽误他想皇帝,亲爹娘关怀慈爱也不耽误他想皇帝,生了儿子以后还在想皇帝,发誓要把儿子教好送去给皇帝。 结果这篇自苦的文章火了,传到皇帝耳中,皇帝找来一看,如此深情怎能辜负?就把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传到凤凰台,终于让良春公达成了见皇帝的心愿。 良春公在凤凰台住了七年,终于去逝,死后棺材被皇帝送回家乡,万人空巷。 这是一段忠臣与贤君的佳话。也是一个士子终于能凭一篇文章打动皇帝的佳话。 后来,但凡是臣子思君,十有八九都要引用这篇文章。写了以后,皇帝十有八九都要把人叫过去,好解臣子的相思之苦。 李客引用此赋,当然非常合适。他总不能写我听说皇帝不在家,所以我特意来拜访他。他只能写我太想皇帝了,能让我见见皇帝吗? 从人将此表封在盒中,犹豫了一番,问李客让他哪个儿子去送信。 肯定不能是李客本人去,两个弟弟都在领兵也不合适,那就只能是李客的儿子去了。 最好是长子。 但李客的长子非常重要,次子虽然不太够格,但确实是最合适的。 从人:“不如就让二郎……”李客摇头:“我不去还行,大郎不能不去。就叫大郎去。” 从人担忧道:“你现在坐都坐不住,家里的事都是大郎去办的,派他去那么远的地方不说,家里的事怎么办?” 李家的规矩如此,长子是要接任家业的,底下的儿子倒是都不怎么重要。 李客:“正因为看重他,才要历练。就让大郎去。” 从人只得去传话让李客长子过来。 在等的这段时间里,从人问李客:“你觉得皇帝现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