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毕竟还没昏聩,沉吟半晌,却是不发一语,挥手叫两人都退出去。 永王不知就里,恐是太子耍花招,下意识道:“父皇,那案子……” 景明帝摆手打断,“朕自有道理。” 永王微愕,虽识趣地闭了嘴,脸上那一闪而过的不甘却没能逃过老皇帝的眼睛。 反观太子,却是气定神闲,不急不躁。 兄弟俩退出去,景明帝翻着那摞书信口供,半晌才收起来,叹了口气。继而,又扣着御案微微一笑。 太子这反应出乎他所料,回头想来,却又合情合理。 东宫之主,将来毕竟要承袭天下,须耳聪目敏,不可被人蒙蔽,更不能任人左右玩弄。秦骁的案子虽未有定论,东宫听到风声却也不奇怪,明面上波澜不惊,暗地里却搜罗了这东西,周全齐备,又没打草惊蛇,可见是能沉得住气。 真相如何暂且不论,单就这心性,太子终究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然而目下的情形,世家盘根错节,皇权力不能敌,太子却是个倔性子,非得跟世家对着干。这性子若不改了,回头朝堂上未必能安生,届时争斗动荡,恐怕又会是十余年前那样的事。 景明帝疲惫地揉着眉心,想起那位故去已久的太师,平白生出种无力之感。 九五之尊、坐拥天下,一念便能定人生死,却也有些事力不能及。 人争不过天,太子的锋芒,终究是未能敛尽。 …… 有两边的物证在手,要查问对证,并非难事。 景明帝自有信得过的干将,凭着两边供出的事查证,不出半月便有了定论。而后秦骁问罪,景明帝为顾全颜面,不曾张扬他背后的主使,却将一道禁足令下到了永王府—— 秦骁刺杀未遂,此事本就可大可小,但有意栽赃陷害,就不能是几句斥责能平息的。 整整两个月的禁足令,命永王安分留在府里读书,不许参议政事,对外则须称病,免得臣子揣测,徒生是非。 旨意传下去,峰回路转,彻底打得永王措手不及。 过后被召入宫,被景明帝狠狠斥责一顿后,他才算明白原委,却是为时已晚。 费心策划的刺杀栽赃都打了水漂,谢鸿还好端端活着,玉嬛没能落到他手里,太子更是安然无恙。到头来,却是他碰了一鼻子灰,撞得鼻青脸肿,简直晦气! 永王恨得砸了两套官窑瓷器,才算恢复了往常的温和模样。 不过此事虽挫败,却不能就此罢休。 景明帝上了年纪,越发前怕狼后怕虎,也更容易感情用事。他有小魏贵妃吹着枕边风,往后的路还长,就只是那太师遗孤…… 永王想到玉嬛,有些头疼。 韩太师虽是盖棺定论的罪人,但他在景明帝心中的分量,永王却已借着小魏贵妃的柔情探问,摸得九成清。深藏十余年的愧疚,像是藏在身体里的瘤,年岁越久便越深,且这种事难于启齿又耿耿于怀,若他能帮着悄悄寻回故人遗孤,无异于戳中景明帝心底里最脆弱的地方。 贴心而聪慧的儿子,比起太子那时常令景明帝头疼的行径,哪个更讨欢心,一目了然。 且若能借此拉拢怀王叔,四方夹击下,太子纵有天大的本事,怕也难挽颓势。 永王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该尝试一次。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毕竟是个娇滴滴的姑娘,法子多着呢。 第32章 第32章 魏州城里, 玉嬛这些天暂且在帮谢鸿整理书楼。 谢鸿自幼爱读书, 这些年下来,虽说大半俸禄都花在了铭文碑文上, 也积攒了不少新书, 都藏在书楼里。先前事情忙, 也没顾得上这儿,如今暂时松口气,将书楼整个翻看一遍,竟有不少受潮。 正好秋高气爽, 一家三口便带了仆妇随从们, 忙着将书搬出来曝晒。 甬道被打扫干净,铺了一道道木板,上头整整齐齐摆着受潮的书卷,玉嬛蹲在旁边挨个翻开,听见孙姑说有寄给她的信时, 颇为意外——哥哥谢怀远修的家书都是寄给谢鸿, 淮南那边也是, 若说会给她寄信的, 就只好朋友季文鸳,可两人昨日才见过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