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第153节


    “成,等我弄清楚了,就来告诉你。”苏若楠看着一脸好奇的闺女,好笑地摇了摇头。

    三四年了,小闺女那喜欢听八卦的性子,怕是扭不回来了。

    算了,爱听就听吧。

    这小爱好啊,不定会是她这辈子,唯一和普通人相同的爱好了,强行给她抹没了,人生怕还就不完美。

    卫子英在厨房和她妈说了会儿话,饭菜起锅时,潘玉华也从自家的小厂子过来了。

    潘玉华那厂现在几乎都是她在管。潘宏军和张荷花不大会管厂子,帽子厂刚办起来的那会儿,两人落不下脸面,没严格要求工人的质量,有些工人偷工减料,初期的帽子质量楞是比以前差了很多。

    一批订单,被退了八十几顶帽子。

    潘玉华看她爸妈那样,觉得不成。

    无规矩不成方圆,人情归人情,但工厂不是拿来卖人情的地方,儿戏不得,于是,第一批订单被退后,她当即就定下了新的规定。

    工厂给工人每月保底工资十五块钱,多做多得,每个人每月必须完成厂里规定的业绩,一百五十顶帽子。

    若这一百五十顶帽子,质量全部合格,那这一百五十顶帽子,厂里就算两毛钱一个给她们。

    意思就是帽子合格的情况,一个月最低都能拿到四十五块,另外,若是完成一百五十顶帽子后,工人还能多做,那多出来的帽子,就算他们三毛钱一个。

    勤快一点的,一个月最少都能拿到六七十块钱。

    同理,如果规定的一百五十个帽子没做合格,就没钱拿,有多少不合格的,就多少不算价。

    因为这,潘玉华还专门请了一个会计和一个检查产品质量的人。

    而潘宏军和张荷花则偶尔进城一趟,帮潘玉华稍盯着一点,他们两口子主要负责的,是在村里收编织好的麦秸。

    潘玉华其实很清楚,这草帽厂就算花样再多,也发展不大。她都想好了,这个暑假她就准备规划一下厂子,不但要做麦秸杆的草帽,布艺帽子那一块,她也要着手开始做了。

    等到吕秀在海城站稳了脚,她就会把这个厂子移到海城去,并注册一家服装公司。

    海城是沿海地带,是改革开放发展最快的城市,那边要不多久形就会成一个链,她这种厂,在那边发展,会比在西口市这边好。毕竟,西口市是重工业城市,轻工业产链一直到几十年后,这座城市都没有成型。

    “玉华姐姐,你回来了,洗手吃饭了哦。”卫子英看到潘玉华回来,笑眯眯地喊人。

    潘玉华嗳了一声,给苏若楠打了声招呼,然后就跟在自己家一样,洗手准备吃饭。

    晚上的饭很丰富,毕竟是请老师吃的饭,一个红烧鱼,一大盆滑肉汤,还有一个凉拌黄瓜……

    吃饭完后,卫子英和潘玉华收拾桌子,洗碗扫地,苏若楠则和林国栋聊了起来,而卫永华今儿在北山家具厂里,没有回来。

    前段时间,卫家的家具厂接到了一笔来自盘州省会的定单,除了绷子床之外,还有桌椅柜子。定单量挺大的,所以那边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工。

    卫子英对自家爸妈这个厂子不是很熟悉,到现在,她统共才去过三次,她上次听她妈说,盘州政府在市中心落实了一个家私商场,正在大批量进货。

    而自家家具厂接到的单,是从以前他们上班那个厂子里转过来的。

    主要接的是绷子床和红木沙发。

    因为卫家家具厂主做的就是绷子床,至于红木沙发……因为盘洲家私城商城那儿要求高,说要手艺好的老师傅做。

    整个西口市,手艺最好的就是卫永华。南山家具厂做不下来,只能把红木沙发的定单交给卫永华来做。

    手艺精的好处,在这一刻体现了出来。

    潘玉华和卫子英收拾好厨房,便一起进了屋,然后该看书看书,该算账的算账,当然,算账的是潘玉华。

    看了二十多分钟的书,苏若楠也和林国栋说完了话,安顿好这位老师,苏若楠提着一把座扇,进了卫子英的房间:“这都八点半了,你们明儿还得去考试,早m.dAmingPuMP.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