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越谢过,喝了一口茶,发现此茶并不像平常所喝茶那样,茶味却被调味味所掩盖,反而闻着有一种淡淡的茶香,入口之后更是觉得香甜甘爽、满口生津,让人忍不住想赞一个“好”字。 “臣今日始知茶之妙处。”淳于越忍不住又喝了几口,开口称赞道。 扶苏微微一笑,顺水推舟的说道:“既然先生喜欢,等会上完课,扶苏让人送几包茶到先生府上。” 淳于越本想拒绝,但又实在舍不得这么好的茶,终究还是忍不住点头道:“那……老臣却之不恭,多谢公子了。” 喝过茶,又寒喧了一阵,就到了上课的时间。 淳于越现在看扶苏不但失去了警惕心,而且是怎么看怎么可爱,怎么看怎么萌哒哒,心里暗暗发誓,有这么可爱乖巧懂事的好苗子当学生,自己一定要不负大王所托,教育好长公子。 这年头还没有《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书,专给儿童开蒙,所以淳于越拿的是《诗经》,而且还是齐国文字版的《诗经》。 说到这里,淳于越表示很奇怪,嬴政在给扶苏点老师授课之时,竟然要求这些老师不要以秦国文字进行教学,而是要求他们以本国,或者是自己所通晓的其他国家文字教学。 虽然说,身为一个贵族,至少也得通晓个几十种语言,但是小小年纪就同时以这么多国家的文字进行教学,博士学宫的学者都不由担心扶苏学着学着学窜去。 但嬴政都这么开口说了,负责教导的学者也只能顶着天雷上了。 “长公子,今日我们要学的是《诗三百》中的……” “淳于先生,《诗三百》扶苏已经会背了,淳于先生只需要传授扶苏齐国的文字就行了。” 这个年代教学和后世略有不同,后世要是教《诗经》,那是先让学生念一次,然后老师再讲解诗中含义,再让学生念几次,最后学生在学生本诗的同时,也通晓了诗中的含义。 这种教学方法自然是比较先进的,学生融汇惯通,知晓其意之后再来背诵,会更轻松更容易更有利于背诵。 而古人讲学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讲究的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白了就是让你读读读背背背,等你读熟了会背了,你自然而然就明白书中的含义了。 至于你明白的意思是不是正确的,万一你学的不是正确的,你又不幸成了老师,然后又会不会误了下一代什么的,这就不是古人要讲的重点了。 没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理解和脑洞,怎么会有百家争鸣的文学大撕逼呢? 因此,淳于越在听见扶苏的要求之后,并没有太吃惊,也没有提出要求,要为他讲解《诗经》,而是真得开始认认真真的打算教扶苏学齐国文字。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周王朝开国时的就有的老诸侯,现在儒家圣人孔子的故乡所在,齐鲁之地最通礼仪,所以他们的文字也颇为守礼……呃……就是原始。 和现在许多国家的文字都十分“丧风败俗”的有所改良不同,齐国的文字还是守着老旧的那一套,用赞扬的口气来说就是“八百年的老文字”。 说白话,齐国的文字落在现代人眼里,跟金文、甲骨文也没有什么差别,知道是字已经很了不起了,如作者小时候学书法,从来都是把篆书当成画来描的,更不用说更古老的金文、甲骨文了。 淳于越觉得吧,三岁小孩子,一天能识十个字,已经算是极奇聪明。 毕竟嬴政说了,三岁小孩手还没长好,学会识字即可,写字就省了。 淳于越开始教导扶苏认字,他拿出一卷齐国版的《诗经》摆在扶苏面前,对着竹简上的内容念了一遍,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面对着扶苏“淳于先生,这个好简单啊,我都会了,再来”的表情,淳于越不信邪的抽了几个字,又不信邪的拿出另一卷《诗经》,如此几番不信邪之后,淳于越觉得这个世界一定有错。 “长公子方才说,已经通背《诗三百》了?”淳于越问道。 扶苏点头称“是”,虽然口里只说了一个字,脸上的笑容也是一如既往的淡定,但落在淳于越脸里却多了一番格外的意思。 《诗三百》什么的弱爆了,先生到是拿点干货出来啊。 淳于越决定上干货,他在确定扶苏没有学过也没有看过《周礼》之后,掏出了一本齐国版的《周礼》。 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