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石咏对十三阿哥的一份孝心,雍正也都看在眼里,登时觉得当初提这年轻人起来,当真是不亏。 石咏南下的几桩差事,也都办得很漂亮:洋人那些所谓的“领事保护”原则被石咏驳了回去,反而给加了一条“在华必须遵守当地法律”的原则;对于移交死囚这一点,石咏虽然没有争取到百分之百完全自主,但是争取到了对等权益,同时也使中华一方在谈判之中站在极有利的地位。这可以算是功劳不小。果郡王十七阿哥在京中便顺势推了一把,进一步,已经与各国公使一道,迅速将这原则敲定。以后这些洋人海商在中国,以及中华商人出海,便都有基本原则可以遵循了。 此外对与海禁和远洋贸易,石咏也呈上了内容详实,有理有据的折子,交出了漂亮的答卷。雍正便命将他的折子公开发下去,命百官各抒己见,一道辩论。这日在南书房便是如此,石咏被当成靶子,由各文官就大开海禁的一系列事宜向他发问,石咏作答。 众人问得热烈,石咏这些天一直在南边,已经将海禁的种种利弊全部权衡过一遍,眼下胸有成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口便答,旁人几乎问他不倒。 南书房里正讨论得热烈,忽见兵部尚书白潢匆匆忙忙进来,纳头便向雍正拜倒:“启禀皇上,臣有急事求见!” 雍正见到白潢走得急,这样的天气里,额头竟然也沁出一层薄薄的汗水,心知当是大事,立即道:“众卿且暂退吧!” 话一出口,雍正立即补了一句:“怡亲王留下!” 于是十三阿哥留在南书房,其余人一起告退。石咏推出南书房的时候,跟前恰好是八阿哥允禩,石咏瞥了一眼,发现允禩若有所思,待见到石咏的眼光扫过来,允禩面上神情登时放缓,冲石咏微微一笑,扭头便出去了。 石咏的本职就是南书房“行走”,眼下雍正与白潢和十三阿哥一道在南书房里议事,石咏一时也离开不得,只得立在外头,顺着今日的事想了一想。已进十月的天气,他却微微觉得有点儿烦闷—— 兵部尚书,急事求见,又是这个节骨眼儿上,这莫不是,西北又要出乱子吧! 石咏猜得不错,此时此刻,雍正正立在南书房里,背着手,手中捏着一份代十四阿哥驻扎西北的国公延信发来的紧急军报,来来回回地在十三阿哥与白潢两人面前反复踱步。 “罗卜藏丹津,好个罗卜藏丹津。” 雍正愤怒之际,朝起手上的军报,狠狠地砸在面前的桌面上:“这次竟然不是策妄阿拉布坦,竟然是罗卜藏丹津!” 原来,西北送来的紧急军情,不是早先被大将军王十四阿哥痛打打老实了的策妄阿拉布坦又生了异心,而是已经在青海定居了百年之久的青海厄鲁特蒙古,竟然作乱了。 听说这个消息,十三阿哥也震惊不已,随即反应过来:“罗卜藏丹津?那他想必是因为没有准许他恢复祖上部族的王庭而心怀怨恨,又因政敌察罕丹津获封黄河南亲王而心生嫉妒,才会因此反叛作乱。青海蒙古各部,未必便愿与他一条心作乱。” 雍正双眉一挺,目光炯炯,盯着十三阿哥,道:“是这个理,老十三,如何?你若愿意,朕就把所有的大军交到你手上,咱们狠狠地给罗卜藏丹津迎头一击,好好给他一个教训!” 第371章 话说这罗卜藏丹津本是和硕特汗部的右翼首领, 头上有个世袭的亲王爵位。但此人一向心怀异志,一心想要恢复和舒特部的王庭, 并染指川藏等地。岂料他的诉求一直没有得到支持。 再加上十四阿哥击败策妄阿拉布坦之后, 非但没有给罗卜藏丹津加官进爵, 反而将罗卜藏丹津的政敌察罕丹津扶起, 封了黄河南亲王。罗卜藏丹津认为这是分了他的权柄,更加不满,因此胁迫青海蒙古各部贵族于察罕托罗海会盟, 发动叛乱。 十三阿哥胸中自有沟壑, 虽然这些年他从未涉足西北,可是对西北的局势判得极为精准, 只听雍正说了一两句, 他已经判断出罗卜藏丹津叛乱的缘由。这令雍正极为心折,踏上半步, 望着弟弟:“老十三……” 十三阿哥低下头, 呼吸有些重, 实在是难抑胸中的激动。 当年康熙皇帝崩逝那夜,他曾手持虎符,以一己之力, 调动清河大营的全部兵力, 再加上几处出城驻防的八旗旗营,将畅春园团团围住。若论当时的情形,他便是想要自己称帝,也是做得到的。可是俗语说“功高震主”, 身居大位之人往往都忌重臣掌兵——十三阿哥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曾一度以为自己从此便与兵权无缘了。 可是这么些时日以来,虎符依旧在他手里,而如今皇兄毫不犹豫地要将国家社稷托付给他,将西北边陲的十万大军托付给他。 许是这位四哥,信一个人便是终身信一个人吧! 十三阿哥想着,忍不住喉头发酸,想说的话有些说不出来,他甚至不敢抬头,不敢面对这位皇帝,这位兄长—— 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