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红楼修文物

第186节


, 又惦记着王氏一人在椿树胡同应该也怪闷的,干脆捡了石咏休沐的日子, 举家又一起搬到外城来。

    椿树胡同的宅子较永顺胡同赐宅小些, 但是格局不错, 自然而然分成东西两院。回到椿树胡同,石咏夫妻住了东院里进,外头一进只有半拉院落盖着房子, 李寿与另一名长随石海便住了西面两间, 东面的空地正好停靠石家的马车,并建了个规模不大的马厩。

    西院那头,石大娘和王二婶一起住了里进,石喻则一人住在外进。

    椿树胡同还多了些人口, 主要是几个小丫鬟。如今石大娘与王二婶各有一名贴身丫鬟,一名粗使丫鬟,如英这边的规格与西院相同。但是石咏兄弟两人依旧不要人贴身服侍,石咏有两名长随,石喻如今则添了一名书僮,和一名送信跑腿的小厮。除此之外,石家的厨房由柳氏夫妇张罗,余人则都还住在永顺胡同,看院子。

    石咏一搬回来,最雀跃的人自然是石喻。这小子如今已有十二岁了,开始窜个子,早年间脸上的婴儿肥全不见了,再加上攻读辛苦,便显得十分清瘦。王氏天天看着他还好,石大娘一见了就心疼的不行,直嚷嚷着要厨房做点儿滋补的,给石喻补补。

    石喻则来找哥哥:“大哥,我有事同你说!”

    石咏一点儿也不奇怪,早先在永顺胡同,这小子就每每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他不免努力回想,究竟自打什么时候起,这小子就学会藏心事了?

    “说吧!”石咏伸手拍拍他的肩膀,以前都是拍头的,可是如今人已经不是之前那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了,石咏便也不好意思拍他的小脑袋。

    “大哥,我想……我想明年下场!”

    石喻抬起头,双手都攥着拳,非常坚定地望着兄长,似乎说明这小子是来“告知”兄长,不是来征求意见的。

    石咏一怔,问:“夫子怎么说?”

    石喻正想解释,忽然外面李寿的声音传来:“大爷,大爷,郑先生来了!”

    石咏与石喻对视一眼,知道是郑板桥来了。石喻在石咏的影响下,对郑板桥的书法也十分推崇,这下哥儿俩便暂时压下此前的话题不谈,相视一笑,一起出去迎接郑板桥。

    岂料郑板桥竟是来辞行的。

    他过来辞行,还一并带着夫人徐氏和孩子。石咏连忙给如英送了个信儿,请如英陪着徐氏一起寻石大娘她们说话去。此外石咏暗示一句,少时如英便备了一份程仪,命人从内院送了出来。

    时下送人程仪多为二十两银,如英将东西送出来的时候又长了个心眼儿,在托着程仪的漆盘上又放置了两个荷包,荷包里盛着铸福禄寿的三色小银锞子,两个荷包的价值也将近十两。如英这是让石咏自己把握,若是在程仪之外,还可以添上这两个荷包,郑燮那里能多得些实惠,却也不损面子。

    一时如英将徐氏夫人迎进了西院内院里,石大娘与王氏闲坐无聊,巴不得有人说话,见了徐氏身边的小儿更是喜爱。再加上徐氏与王氏都是打南边来的,一开腔便自带认同感,两边立时聊得热络。

    听说徐氏要随夫回南,王氏登时感到惋惜。问起回南的原因,徐氏只笑着摇头,说她只听郑燮的。王氏无法,只能尽心招待茶水点心。

    一时徐氏起身更衣,想将怀中小儿交给身边的丫鬟抱着。如英只开口说:“郑奶奶莫要客气,我来吧!”

    徐氏感激一句,便将怀中的小娃娃交到如英怀里。

    如英长在世家大族里,十三福晋和白柱膝下的小侄子们她都帮着带过几天,所以抱孩子的姿势娴熟无比。再看那小娃,不过半岁,已经长了一头浓密的黑发,此刻虽说正睡着,口中却吐出一个小小的口水泡泡。

    如英立时笑道:“孩子生得可真壮实,看着不显,抱着却特别沉。”

    她一说话,郑家小娃便醒了,睁开眼瞅瞅如英,似乎还冲如英一笑。如英刚开始还觉得这孩子可爱,一味傻乐,片刻后觉得身上热乎乎的一片。她经验丰富,立时晓得被这小子给坑了。然而徐氏还未出来,她也不好意思马上将小家伙儿往旁人怀里一塞,自己去更衣,便只能坐等徐氏归来,才笑着道:“郑夫人,令郎真有些淘气。”

    众人这才发现小娃m.dAmIngPUmp.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我在红楼修文物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