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敏之直接带着薛延陀部落的勇士还有他沿途收集的士兵,一路顺顺利利的找到了大营,正好赶上了带兵过来平叛的裴行俭。 裴行俭年纪已经不小了,比起个人功勋他已经开始寻找能够传他衣钵之人,只可惜他的子孙在军事上并没有突出的天赋,这年头如果儿子不能继承衣钵的话,那么就只能寻找徒弟了。贺兰敏之的名声并不好,当然那紧紧是指他年少时期的那段岁月,后来他被驱逐之后就销声匿迹,再次出现在裴行俭面前的就是一个目光湛然若水言谈风趣举止大方,并且有领兵才能的人了。 到了这个时候裴行俭对贺兰敏之多少有些刮目相看,收服薛延陀部落谁都不会觉得这是运气,于是他决定培养贺兰敏之。 的确贺兰敏之已经不年轻了,但是有的时候年龄大反而是优势,除了真正的天才,将领则越是老练越好,因为年纪大了不会轻易热血上头。 裴行俭上一次看好的人是郑玘,只不过郑玘的领兵之术似乎自成一路,有着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裴行俭也疑惑过郑玘小小年纪领兵的风格是从哪里形成的,毕竟这位是通过科考出身的进士,以前也没有领兵的经验,郑家虽然也有从军之人,但是跟郑玘关系已经很偏远了。 裴行俭纠结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只能用天授来形容郑玘的领兵才华了,但也正因为这样裴行俭不能收郑玘当学生,如果郑玘的风格没有形成就算了,如今他有自己的风格,改变的话可能会更进一步也可能会从此变的平庸不堪。 无论怎么看,让郑玘改变风格也是要冒着太大的风险的,裴行俭放弃了,然后一直到了快七十岁的时候,他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学生,直到看到如今的贺兰敏之。 年纪大小无所谓,只要能够传他衣钵就可以了啊,当然如果严格来说是传承苏定方的衣钵,不过也都差不多了。 作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在低级军官的任命方面是可以不必打报告的,裴行俭想要考验贺兰敏之的人品,于是就把贺兰敏之安排在了一个小队里面充当队长,这一个小队人数也不算少五十人,比贺兰敏之现在带领的人数还要少一些,不过到底是正经编制,贺兰敏之也没有嫌弃,他现在哪里还有资格嫌弃呢? 于是从此开始贺兰敏之就开始了他的虎躯一震,带着自己小队杀进杀出的神奇晋升之路。 唐朝的军功是按照首级来算的,贺兰敏之的小队表现十分突出,对军令执行力度十分彻底,但是在需要变通的时候也不会死守命令,这让裴行俭特别的满意。 就这样贺兰敏之从队长到旅帅再到校尉,到了这个阶层,他手下的人数已经到达了三百人,而再往上的话就要打报告申请了。 于是校尉贺兰敏之的名字就这么出现了,裴行俭并没有给贺兰敏之特殊待遇,就好像这个人不是之前在长安城遛狗斗鸡的风云人物,真的只是他麾下一员小将而已。 李显在看到这份名单之后,最初的惊讶过去,摸了摸下巴想了想,就直接按照贺兰敏之的军功给他升级,仿佛也不认识这个人一样。 在这件事情上李显能作出决定却还是要向上报告,然而李显还没有将奏疏发出去,就有人前来找事儿了。 此人名叫赖星,是御史中丞,当然他名字和官位都不如他是武后一党这件事儿来的更加重要,李治的确是尽可能的给李显提供了一个对他有利的政治环境,但是李治也知道一味的护着并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君主,于是他可以收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进了武后的人以及一些相王党。 能不能搞定这些人就看李显的本事了,如果这点本事都没有,李治也不介意换个继承人,只可惜可供他选择的余地太少了,李贤应该是三兄弟中资质最好的,现在却被压制的完全翻不了盘,李治到底是对武后了解不够深,李弘是猝死,跟武后没关系,他以为武后不会对儿子下狠手,可惜她却让李治失望了。 这也是李治开始调整培养继承人方式的原因,以前他护着李弘护着李贤,最终却把他们都给护废了,现在他选择放手也是无奈之举,他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着他一点一点的培养李显了,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这个儿子能够再一次带给他奇迹。 赖星坐在李显对面非常直接的表示对于贺兰敏之的任命有所不满,他这样近乎挑衅的态度并没有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