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都聚焦在杭峰的身上,继而看到了让他们熟悉到头皮发麻的一幕。 只见杭峰双脚一离地,身体就第一时间团紧。 他身体的卷曲度非常好,单手抓着滑板,翻滚的时候身体像一个圆形的球,姿态缩紧却又不十分紧绷,还有富裕。 成球,是转的太快。 熟悉的一幕! 杭峰的比赛视频国家队的队员们都看过,范总很喜欢,他的每场比赛都拿来复盘,足足看了三天,播放、暂停、播放再暂停,每一秒都被他们筛过一遍,看完之后还要观后感,不能少于一千字。 痛苦的记忆。 但也可能比杭峰自己还要了解他的优缺点。 核心力强,爆发力强,轴心稳定,平衡感也好,即便到目前为止他拿出的最高动作只有四周半,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上限不止这些。 如今亲眼再看,更为震撼。 抛物线刚刚起来,还没有最高点,他的一周翻腾+两周偏轴转体的1080就完成了。 人在高处,身体舒展开来,再腰胯一拧,还没落地又是一周半的转体,是个1620。 就算是这么一系列的动作下来,他距离地面也还有两米来高,足足的时间调整身体的平衡,一个反向落地。 漂亮! 内刃的起跳,落地时候变成了外刃,就听“刷”的一声,身体前后摇摆一下,轻松找到平衡,一个弧形就冲出了u型池。 “卧槽!” 不知道谁骂了一句,明显是惊愕和羡慕。 内外刃切换,后脚倒滑落地,空中四周半,还有三种变化,牛批了! 眼前这套技巧能排在四周半难度榜上的第二位!! 如果是个反向起跳,换内刃落地,抓板上的难度再提一点,就是个四周半的顶格技巧。 可比董杨这两天做的,以及打算做的动作,难度高多了。 范总更是看的双目圆睁,口成“o型”。 这还是人吗? 这套动作之前不是说不会做吗?还是只听他刚刚讲的就会做了?怕不是自己动动嘴,他就把动作完成了? 还是以前就能做,故意瞒着自己? 不至于,队员必须对教练坦诚,才能有针对性的训练。 瞒着有什么好处,难不成就为了吓他一下? 这套动作大概率是尝试在滑,没看他之前都降低动作难度,为最后一跳蓄力了吗? 那就更可怕了好不好! 这是什么天才啊? 范总带着那么多年国家队,全国的单板滑雪天才都被他划拉在眼前,孙烈已经算是厉害的了,五周以下的的动作都是练上一两个月就可以完成,三个月彻底掌握。 可杭峰? 只上下嘴皮一碰,人完成了? 这特么妖怪! 范总“唰”的站起来,蹬蹬蹬的往楼梯边走,去迎杭峰去了。 他得聊聊。 这边杭峰完成新动作也挺开心,绕到u型池后面也没急着走,就这么站在原地闭上眼睛脑内复盘。 他得把这感觉记下来,争取一个月内能把这套动作稳下来。 训练成功不代表比赛上能用,大赛场上能碰一次运气,还能次次都碰运气?所以彻底掌握才是关键。 而且掌握动作,不是连续不断的去尝试就行,万一接下来就不行了呢?自信心受到打击,还给摔傻了。 所以脑内复盘非常关键,第一视角回忆从起跳到落地时候的力量运用,包括感受到的速度和高度,反复记忆,强化记忆,才能知道这个动作自己能不能做,不能做就降低半周也行,这才是他搞运动现在没怎么受过伤的原因。 再睁开眼,是听见脚步声接近,抬头就看见正试图放轻脚步的范总,还有范总那脸上笑出的褶子。 见杭峰睁开眼,范总便不再小心翼翼,大步流星的走到杭峰面前,见面就夸:“这么能耐的?之前完成过吗?” 杭峰摇头。 “刚刚是什么状态啊?” 杭峰也借机梳理成功的因素:“出发的时候感觉就不错,有急于尝试的迫切感。” “嗯。” “前面累积的速度很合适,高度达到了。” “嗯。”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