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心而论,要孟岭没有那么一出,三千兵马就算是赢也只会是惨赢,最后能活着的也不会有多少,许萧安魏氏等人就要丢在那,剩下三关那些,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其实不只是太孙看不上三关那些,皇帝在从压下了南阳侯之后就知道三关里要重新找个能压住的不容易了。 太孙就继续说到胡马关里的战事,因是他坐镇调度,比对一台关的战事了解得多,“三关的精锐还是在萧家。” 这也是句废话,萧家三代掌三关,没道理精锐不是自己人,就算是南阳侯被困在京城,精锐也还是精锐。 太孙继续道:“但程谨安虽才十七,十分厉害,带着乌家的人跟萧家不分伯仲。” 关键一点还是程谨安不是三关里的将士,又年纪十分轻,在三关军中却也能够混得风生水起,这本事就是太孙当他是情敌,也不得不佩服。 皇帝眯着眼睛想了想,道:“程谨安?这名字有些熟。” 太孙正想说他的出处,皇帝自己就想起来了,“当年魏侯好似给朕说过一回,他给萧安找了个玩伴儿,就是他了吧?” 这个太孙就不知道了,只得道:“许是吧。” 心里却是咯噔一下,魏侯亲自找的,都经过长辈同意了,更是危险啊! “没想到这小子还有这般本事?”皇帝还在琢磨程谨安这个人。 十七岁,但是一想到萧安才十五,就连守住了三关的两处,又觉得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大庆还依旧兴盛,倒也满意不已。 后太孙又说到萧安率兵出城,斩杀诸部落各王子,随后重伤昏迷回城,腹部受创,还依然上城门迎敌,皇帝不由得就想起了魏侯,“她是魏侯一手带大的,其忠心也是随了他了。” 太孙在边关里学到了许多,在边关里寻不到个可靠的人来说,此时是恨不得全部说出来给皇帝听的,“魏娘子也是奇女子,听闻她打仗尽善圆满,每每都能牺牲最少的人杀对方最多的人,不过比别人多费些时日。” 魏氏的打法是求稳,稳扎稳打,力求利益最大化,不似萧安上了战场就是不顾牺牲只要赢,要说起来反而是魏氏比萧安更合适当大将军了。 皇帝倒是听得好奇,“她在京中呆了二十年,竟也有此本事?” 太孙道:“听闻魏娘子在南阳侯府之时,已经将萧家祖上的三关兵书背得滚瓜烂熟。” 三关兵书,除开了兵法,还有三关堪舆在,且几代修整传下来,只会越来越精细,皇帝觉得不奇怪了。 虽然魏氏是嫁过南阳侯,不过魏氏有魏氏的高傲,就是因魏侯的缘由,皇帝也对魏侯的子女要比对萧家人更信任一些。 况魏氏不过一女子,虽是心思细密,有萧安压着也不足为虑。 皇帝想到当初魏氏与南阳侯和离之事。拿了人家百年基业,回头把兵法也全学了去,可见是个不肯吃亏的性子,魏侯嫁女儿简直就是嫁去当贼的。 少不得有些对给自己制造麻烦的南阳侯萧家有些幸灾乐祸,道:“魏氏真背得滚瓜烂熟,运用得手?” 太孙道:“当不会有假,就是萧安也知道,还将堪舆图画给孙儿看过,要不是如此,她们母女如何打得这么顺手。” 也不是萧安与魏氏乃是天降大才,实在是萧家上面两代在三关总结出来的精华全在人家娘俩手里,再加上运气实在是太好,人又舍得拼命,三关不在她们母女手里,还能到谁家去? 就是太孙也不得不说三关将士们的各种不靠谱,“百年前胡家在三关还有大势在,不过后来就零落了下去,只因家中母亲不允儿孙上战场,后亡故后才有一孙入了军中,虽是有能耐,却军中势力不足,被排挤到了三重关去了。” 娶妻娶贤,这话不是没道理的,这贤不是说对着自家男人温柔不温柔,给不给自家男人纳妾,这些都是内事,所谓的贤,还得是识大体,知深浅,不给儿孙拖后腿。 胡家也是命不好,遇到这么个娘,不过反过来看也是胡家祖坟埋太好,出了一门子的不爱前程的孝子来。当娘的说来说去也是为了子嗣好,这上战场能活下来的能有几许?还不如就平平凡凡的过了。 皇帝听得也好笑,“姓胡的?就是那个三重关的胡飞家?”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