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的1654

第363节


?他们能有将地下水抽上来的功力,我已经是惊为天人,若是能从天上取下水来——三弟,你为何如此看我?”

    三弟郑斌说:“大哥,他们现在就是说能飞上月亮,我也是信了。”

    “——三弟,我这心中也是将信将疑——”

    汉唐集团确实要上马人工降雨项目,不过首期的启动费用,最好由别人来拿,比如郑家集团。

    以前汉唐集团害怕有台风过境,现在竟有些希望有了,台风带来充足的降水,凉爽的天气,当然还会有损失,所以真让人矛盾。

    但是在汉唐集团所带的小尺度气象雷达里,一直没有发现有台风和暴雨云系生成,而从马尼拉或更南一些地区的商人那里得到的情况来看,似乎那里的台风和雨水比以往更多了。

    妈蛋的,没有雨,我们自己降,让永胜伯拿钱启动!

    三爷郑斌听了汉唐集团要卖他们一场雨,五六公里范围,一万两白银,眼睛眨都没眨就同意了,这让喊价的伍大鹏董事长颇有些后悔。

    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除了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外,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观物理条件。

    比如说,0c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的水滴,0c以下的冷云中则须有冰晶,不具备这些必要的条件,天气形势、云层条件等再好也不会下雨。

    在自然条件下,有时云中上述微观物理条件就不具备或者有但不充分,于是就会出现有云团但不降水或降水极少的现象。

    这时,如果通过人工方式向云团中播撒人工冰核进行催化,促使云团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拼,就能达到人工催降雨水或使降雨量增大的目的。

    汉唐集团的人工降雨作业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的。

    这次火箭人工降雨作业的目标是冷云团,它们的云底一般离地面有500至800米高,厚度有好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

    正常情况下,汉唐集团的火箭弹有效射程为3公里左右,这就有些不够用了,但是,汉唐集团可以专门加工,使它变成七八公里,各种费用都有人先付了。

    在那火箭弹里,每枚含碘化银大约能有15克,它从地面发射钻入冷云团后,进入云端爆炸播撒,可以影响五六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云团,成功催降它几十万吨的雨水。

    但是这里要有天气条件。

    云团的存在是作业的前提,但有云不一定能成功作业,它还需要同时满足更多具体的天气条件:丰富的水汽、强热对流。

    只有在这一种天气条件下,当地实施人工降雨作业才可能有效果,否则即使作业也是白搭。

    也就是说,选择在何时何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仍然要视天气条件进行,它在较大程度上仍受制于天,无法任性行动。

    汉唐集团把相关的降雨设备带到了闽南。

    永胜伯郑彩看到那些所谓的设备,只用四匹骡子就全部驮运了,一共才四枚火箭,比配备军中的火箭大不了多少。

    这些就要一万两白银?

    也许是永胜伯郑彩脸面上露出些不屑吧,一个自称姓铁的技术员把墨镜推到了额头上,像凭空长出一双吓人的大眼睛。

    他说:“告诉你永胜伯,这可是我们发明的,这个时空最精密的火箭了,两百年后都造不出。”

    一个姓潘的技术员不自觉地靠上了铁技术员的胳膊说:“是喽,只是天气窗口合适,十分钟就下雨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人类第一次人工降雨

    汉唐集团要炸天降雨的消息确实把整个闽南吓呆了。

    如果说有传闻汉唐集团有人能在天上飞,那么好吧,真有人看见过,那是因为他们弄了巨大的物件来当翅膀的,是在空中飞行,不是上天。

    明大陆的古人对其头顶上的天(星)空,有着独特的认识,并在这独特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一门学说——“天学”。

    “天学”虽以各种天体的运行情况作为观测和研究对象,但并非以揭示天体运行规律作为最终目的,而是以研究天体运行情况为载体为出发点,最终是以其展示的“天象”为依据,来决定或预知人事的安排和进退。

    这种“天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就是人们熟知的明大陆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观念。

    在对天的敬畏中,古人处处将人事与天象对应起来,对天象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模仿,以为只有法天而行才能得到天的保佑和庇护。

m.DAmiNGpumP.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我们的1654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