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昭听见了她的小小抱怨,没指责什么,只轻声道:“她心性素来简单,碰到有人污蔑便一时冲动,倒也并非故意。” 阿悦想了几秒,才意识到这个“她”指的是王氏,随后惊觉,原来魏昭一直也知道自己的母亲没什么心机。 换句话说,就是不聪明。 她还当表兄这孝顺到近乎傻气的性格,绝不会说王氏半句不好呢。 这让阿悦看到了些许希望,不由小声试探道:“阿兄,大舅母这样……你不生气吗?” 如果赵婆子当场死了,那就是死无对证,从她死之前说过的那番话来看,王氏就很有杀人灭口的嫌疑。于王氏而言,固然会影响她的名声,可此事最受损害的还是魏昭,这种风口浪尖,他顶着身世不明的传言登基,无疑会遭受许多质疑。 阿悦仔细地看,试图从魏昭的表情中分析出一点细枝末节,好叫她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可魏昭毕竟是魏蛟最为爱重的长孙、钦点的储君,又怎会轻易让人看出心思,何况他惯来以笑示人,便更叫人摸不着深浅,“气是最无用的,与其如此,倒不如趁傅氏得意之际,去查清赵婆子家人,再作其他打算。” 说得有理,可这并非阿悦想要的答案,她忍不住问,“阿兄,大舅母长年这样对你,你为何……” 扪心自问,如果自己有个这样偏心的母亲,阿悦对她无论如何都亲近不了,更别说时常请安关心。 魏昭失笑,阿悦自出生那日起就备受宠爱,除去因姑母逝世而使姑父癫狂伤了她之外,她身边的至亲长辈没有一人不疼爱她,这约莫就使她认为,亲人的疼爱是理所应当的,做得稍微不全便是不好。 事实上,阿悦还真是这样想的,无论前世今生,她感受到的都是亲人的关爱与疼惜。前世除去因心疾早早离世,她再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他道:“生生之母予我性命,抚养至今已是大恩,她只有一人,我和阿显却有两人,心神无法二用也不足为奇。” 照他的意思,王氏不曾虐待过他就已经是大恩了。 阿悦问,“那,如果大舅母将会做一些错事呢?而且这错事会对阿兄你影响很大,甚至可能让你丢掉性命。” “将会?”魏昭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立刻反应过来,“阿悦做的噩梦……与我有关?” 不料他瞬间联想到关键,阿悦有些惊讶,她并不准备把这梦说出来,因为这势必要交待来龙去脉,其中魏昭的身世绝对掩藏不了。 虽然阿悦并不信那什么山匪之子,但这种话最好不要说半个字。 “没有啊……我就是随口一问。”阿悦乱中灵机一动,“我是在书中看了一个故事,觉得……唔、有些不理解。” “什么故事?”魏昭笑看她,“不妨说与我听听。” 阿悦喔一声,立刻编了个故事,“是说有一渔村,一对夫妇生有三子。长子性情最好,敦厚善良,自幼就不受父母疼爱,被当奴仆般使唤。他母亲与邻居因一只鸡打了起来,刮破邻人的脸,他便下跪与那人认错,并翻山去寻草药来为邻居医治;母亲私藏了贵人的衣裳想卖来换银子,被贵人发现差点要把她打死,也是他主动站出来为母顶罪,贵人便把他当做仆从带走了。他在贵人府中有幸被教了识字看书,因聪慧忠心被举荐为官,发达后却还是不计前嫌,衣锦还乡将双亲接入城中,虔心伺候。但他弟弟很快犯下大错杀了一人,其母不仅不主动认罪,反而包庇,酿下了弥天大祸。后来其母和弟弟被抓入天牢,这人还以身顶罪,把母亲给换了出来,在城中传为佳话。一位使君感念他的孝心,给他特赦放了出来,可从此他也成了身残之人,无法再为官,便回了乡中耕田,继续侍奉双亲。” 阿悦鼓着腮,“下面的批语还尽道此人孝顺、赤诚甚么的,但这不是愚孝吗?他母亲为人不善,做错了事却总有他来善后,就是这样才使他母亲越来越胆大肆意,从不把这些错事放在心上,不会引以为戒,一步步筑下大错。” 她道:“阿兄,我实在不知,这到底有什么可称赞的。” 看起来像是单纯为这故事而不满,但从小表妹投来的灼灼目光中,魏昭何尝看不出她眼中写的“我感觉阿兄就是书中的这傻子”这句话。 他先是想了会儿这故事的深意,而后不禁沉思,原来他在阿悦心中,竟是这么个形象吗? “阿悦。”他这么叫了声,等人看过来后问,“你不喜欢大舅母吗?” “……也没有。”阿悦低下头,不敢和他对视,“我只是觉得,今日的事大舅母做得实在……阿兄,你不能一味顺着大舅母的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