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不止那些曾受责罚的皇子王爷跳出来喊冤,就连宗室也在不断地劝说惠安帝,请求下旨彻查。 对此,惠安帝一直没有明确表态。不是他不想彻查,借机在民间树立威信,而是在传言刚传开时,就已经命人暗中调查,证实萧睿清参与了刺杀案。 他很清楚,一旦将证据摆上台面,他势必要对萧睿清做出惩罚,就连萧雄和卫氏也不能姑息。到时候,获益最大的不是他,也不是皇室,而是萧睿渊。做别人手中的剑,总不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可是事已至此,再拖下去一点好处也没有,让他忌惮的萧睿渊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说不定会因为他这个一国之君的不作为,得到世人更多的同情。 尽管心里不那么乐意,惠安帝最终下旨,命京兆尹彻查萧睿渊、萧雄、卫氏等人,搜集刺杀案的证据。 京兆尹接旨后,立即着手调查。本以为过去了一年多,调查起来不会容易,没想到不出十日,他就搜集到了萧睿清参与刺杀的证据,还查出了萧雄和卫氏这些年来做的一些犯忌讳的事。 当这些证据呈到御前,惠安帝大怒,当即下旨缉拿萧睿清归案,并剥夺了萧雄的爵位,命萧睿渊提前承爵…… ☆、第335章 转变,别样的岳父大人 若萧雄只是无能,惠安帝不至于一气之下就夺了他的爵位,然而他自己作死,不仅纵容卫氏私放印子钱,而且包庇卫氏娘家作恶多端的亲戚,一连牵扯出了好几条人命。 就这样一个与社稷无功,私德不修,却身居高位白白浪费朝廷钱粮的人,惠安帝能容得下才怪。更何况萧睿清胆敢做出弑兄一事,在惠安帝心里,指不定自己的儿子犯错,就是被他这种心术不正的人带坏的,不仅不会轻饶了这个“罪魁祸首”,连“罪魁祸首”的家人也别想好过。 种种原因之下,导致萧雄成为大楚建朝以来,第一个既没有死,也没有被抄家,却丢了爵位的侯爷。 惠安帝下的这道圣旨,为他在民间赢得了不少赞誉,多少让这位心里抑郁的一国之君安慰了不少。 经此一事,尽管看在萧家列祖列宗曾对大楚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份儿上,惠安帝没有将萧雄下大狱,然而没有爵位,又没有官职在身,他就是个什么也没有的白身,以后就得仰仗萧睿渊的鼻息过活了。 相比还有可能继续过富贵日子的萧雄,卫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私自放印子本来就犯了大楚的刑律,按律要被问罪,又借势给娘家作恶多端的亲戚害死了数条人命,当天就被打入了大牢,待萧睿清被押解进京后,母子俩一同受审。 萧雄对卫氏倒是真爱,受不了真爱在牢里吃亏受罪,忙不迭的送了许多好东西进去后,又四处走关系想把卫氏保出来。 可是,关押卫氏别说是惠安帝亲自下旨,就算不是,连爵位也没有的萧雄谁还会理他。奔波了几天,气得摔碎了房间里一批又一批的物件,也没能把卫氏捞出来。 至于萧睿渊……他是整个事件中最大的获益者,且不说从侯府世子一跃变成侯爷,单是今后萧雄无法通过舆论的压力,用父亲的身份来压制他,就让他彻底没有了最后的顾忌。 民间的舆论一边倒的支持萧睿渊,言语之间皆是对为父不慈的萧雄和心术不正的卫氏母子的唾弃,若是有人故意挑事,认为这一切是萧睿渊自导自演的把戏(事实上确实如此),这人必会成为民众攻击的对象。 人们选择相信萧睿渊,一方面出自崇拜和同情,另一方面,萧雄卫氏三人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更改的事实,且那天愤怒的百姓冲到侯府替萧睿渊讨回公道,是萧睿渊及时赶到替萧雄和卫氏“解围”,才避免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流血事件,这让人看到了他“至纯”“至孝”“至善”的一面,根本不会怀疑到他的身上。 事情圆满解决,让连日来一直忧心忡忡的莫清泽终于松了口气,抽了空让萧睿渊晚上到状元府吃饭。这一邀请,让萧睿渊简直受宠若惊,下午早早就过去了。 莫清泽对待萧睿渊这个女婿的态度始终说不上好,跟许多父母一样,总觉得养了多年的大白菜被猪拱了。虽然这“猪”各方各面没得挑,他心里其实也是满意的,但是依然不得劲儿。 这一次萧睿渊快刀斩乱麻,解决了萧雄卫氏这些不确定的因素,算是彻底消除了莫清泽心头对这桩亲事最后的疑虑,所以对待萧睿渊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萧睿渊到状元府时,桌上的饭菜已经摆好了,这不是他第一次到状元府,却是第一次在状元府留饭。 桌上只有简单的五道菜,却全部是按照萧睿渊的口味做的,萧睿渊看在m.DAMingPuM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