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劝进宋熹,可谓做足了戏,也给足了宋熹的脸面。 所以,宋熹能安稳登基,从朝堂到民间,无人不清楚,是因为萧家的大义与忠孝,也无人不佩服萧家顾大我而舍小我。 可夺,而不夺。那是为仁。 可争,而不争,那是为忠。 可取,而不争,那是为义。 有仁,有忠、有义的萧家,不该让皇帝所感恩吗? 然而,政治博弈哪有那么简单?又哪有外表那么可歌可泣? 宋熹即位之后,能容得了萧家独大,在权政方面处处掣肘于他吗? 古今中外,无一帝王可以做到。 从那个时候开始,宋熹与萧家的博弈才正式开始。 也就是说,宋熹取代了谢家,成了萧家的对手。 对此,萧家原本也做足了准备。 可原本布局好的一盘棋,却因宋骜在阴山的失踪发生了逆转。 本来可凭借对珒一战,以灭珒之功,为南荣立下赫赫军功的小王爷,突然不见,生死不知—— 如此,萧家失去了一个主要的筹码。 于宋熹而言,也再无顾及。 从此,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对萧家动手。 没有了皇子,萧家再怎么折腾,有什么用? 君主统治的时代,他们总不能自己做皇帝吧? 这种可能性,简直微乎其微。 宋熹利用这一点,做了一个周密的布局。 趁着萧乾领兵在汉北,无法顾及临安,他一方面整肃朝纲,大力提拔心腹之人,裁剪萧家党羽,同时让心腹大臣罗织萧条的罪罪状,一条接一条,奏书一本接一本,不断参奏朝上,弄得人心惶惶。另一方面他利用时间差,在萧乾不知情的情况下,布军汉南,只等一旦与萧家撕破脸,就可以与萧乾隔江对峙—— 此局精、妙、绝。 他准备充分,还占住了正理。 ——因为萧乾是北勐世子。 如果这个时候萧家与他开火,就是叛臣,不占理字儿。 当然他没有想到萧家还有一个后手——宋彻。 宋彻原本就是萧家早就布好的局,萧家也事先防备了这一点。 为免宋骜夭折,打小就把他培养得纨绔任性,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一来为保他小命,二来也为掩人耳目,让谢家掉以轻心。毕竟这样一个没有上进心的皇子,很难有大的作为。萧家拉扯着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也怎么都是输。 那么,宋熹突然动手了。 萧家生死存亡之际,肯定得放手一搏了。 于是—— 就在宋熹准备大开杀戒的时候,萧家也祭出了最后一步棋。 宋骜不是失踪在阴山吗? 没事,萧家可以让他“活”过来。 这些年,在萧家的授意下,宋彻被那顺培养得能文能武,治国方略,无一不精,几乎全是按照古往今来的储君要求去教养的。不仅如此,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萧家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宋骜的喜好,外貌,行为方式等等一一告之与那顺接洽之人,从而让宋彻随时可以以假乱真的模仿宋骜,不被任何人觉察。 为此,远在阴山的宋彻,甚至习得一口流利的临安话。 便是土生土长的临安人,也听不出半点不同。 而这也正是在天神祭洞时,连萧乾都没有察觉宋彻并非宋骜的原因。 宋熹要灭萧家,萧家祭出宋彻一搏,完全顺理成章。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萧乾手握汉北之兵,可以说胜券在握。 毕竟,宋熹动手在先,有着“从龙之功”的萧家,并没有干什么祸国殃民的大恶,萧乾还有灭珒逐鹿之功,那些罪名,也完全可以说是莫须有。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宋熹动萧家,并非萧家有罪。 那么,如果在这个时候,失踪的小王爷宋骜打着“国有奸佞,祸害忠良,以清君侧”的名号,甚至直接“清昏君”,领着北征大军杀个回马枪,是不是一箭双雕? 一占道理的制高点,棒打宋熹。 二占世人推崇,名正言顺做皇帝。 萧家相信,以宋彻之才,有萧家辅佐,必可再开南荣王朝的新华章—— 然,事有意外。 一步错,步步皆错。 他们的失策就在于——那顺巫师。m.DamiNgPump.cOm